拆毁孔子塑像,虽然在朝中通过,但还是引发了不少讨论。
太惊人。
谁也没有想到,新任的礼部尚张璁,上任不到两个月就开始对孔子塑像开刀。
为什么?
很多人莫名其妙。
给孔子塑像又不是今天才有的,几百年前开始就有孔子塑像。目前在南京国子监的孔子塑像更是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为什么突然之间要拆毁孔子塑像。
包括对于张璁说的辩解,也有很多讨论。
对还是错?
不过不管怎么整,张璁都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塑像和真人不一样,这是二程之一的程颐说的。塑像和真人不一样,那么祭祀就是不严谨的。从祭祀的严谨性来说,塑像就是有问题的。朱熹又说过,春秋时期的祭祀都是对着木主。
所以虽然风言风语很多,但内阁和礼部讨论之后,还是采纳了张璁的建议,决定拆毁全国的孔子塑像。从国子监的孔子塑像开始拆毁,算是大局已定。
本来不少人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没想到决定拆毁孔子塑像第二天,张璁再上一份奏章。也就是“议孔子祀典第二”,公然提出孔子王号是谥号不正,要废除孔子王号。
张璁这份奏章送上去,立马引起了朝野轩然大波。
比拆毁塑像,影响更大。
真可谓是群情激奋,应该说是群起而攻。
消息传开,甚至引起了那些还没有入仕的读人愤怒。
岂能如此。
不仅有朝中大臣上疏弹劾张璁,就连很多国子监的学生也给朱厚熜上疏,抨击张璁。张璁此举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简直是有辱儒家学子的出身,有辱张璁礼部尚的身份。
可以说一瞬间是一片喊打喊杀。
他们都要求朱厚熜严惩侮辱孔子的张璁,罢免张璁的礼部尚。
连朱厚熜接到这些奏章的时候,都是吓了一跳。
看看这就是目前全国读人的力量。自从张璁的奏章公开之后,每天都有几百封奏折,都是抨击张璁的。而且这还是地方官府和读人没有受到消息,要是他们得到消息,必然也会反对张璁。朱厚熜虽然想要改变独尊儒术的局面,想要让百家争锋,但也只是悄悄地改变,不敢大张旗鼓。就是因为这些读人是朝廷根基。要是一项政策,全国读人都反对,那么朝廷的命令都推行不下去。
你就算是制定了又能如何?
下面的读人不配合,那么就没有任何用处。
为什么历史上改革是困难的。
就是因为如此。
本来一般情况之下不怎么
发言的内阁阁臣,大部分都反对张璁的建议。可以说张璁提出废除孔子王号,上上下下基本上没有支持的。
达到什么程度。
一直跟着张璁,受到张璁器重提拔的徐阶,也反对张璁的观点。徐阶因为在湖广出色的政绩,此次也是跟着张璁回京。进入了翰林院担任侍读,开始担任朱厚熜的经筵日讲官。
这个升官速度是很快的。
徐阶不到七年之内,就已经是翰林院侍读。而且更重要的是,徐阶的履历非常漂亮。有在翰林院当编修的经历,有跟着彭泽一起清查南直隶庄田的经历,又有去湖广担任按察副使的经历。现在又重新回到京城,担任翰林院侍读,在翰林院过渡一下。
这其实是一些受器重的官员升官最好的方式。
在地方有了政绩,回到京城锻炼一下全局视野。同时巩固一下自己在京城的一些人脉。等锻炼一两年之后,再放到外面就能够轻松顺利升官。
现在的徐阶就是如此。
只要在翰林院侍读位置上锻炼一两年,那么一两年之后外放出去,就能够担任地方按察使。
徐阶升官的过程当中,张璁绝对是一个重要因素。从在彭泽那里清查南直隶庄田开始,后来到湖广,都是受到张璁的提携。此次张璁回京,手底下器重的官员不少。张璁在湖广四年,在湖广培养了不少嫡系官员。
但回到京城,唯一带回来的就是徐阶。
而且给徐阶翰林院侍读,给朱厚熜当经筵讲官这样好的位置。因为徐阶人很机灵,而且脾气不小,很有魄力。这都是张璁非常欣赏的一面。
可是两个人如此的关系,徐阶都反对张璁的做法。认为张璁要废除孔子王号,是不对的事情。甚至徐阶亲自拜访张璁,希望张璁能够打消这样的想法。
但张璁是什么人。
只要动了,就不会后撤。所以在满朝武,乃至于那些读人都反对的时候,张璁再次上疏“议孔子祀典第三”,关于孔子祭祀问题写了第三封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