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表达了要废除孔子王号的意思。
“皇上,自唐玄宗开始到元武宗,最终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宣王’。圣朝建立,太祖高皇帝也沿用了此封号。因此孔子就是‘大成至圣宣王’,‘大成至圣宣王’就是孔子。此事天下皆知,天下读人都认可,此乃是天下万民对于孔圣人的尊崇。岂可随意废除孔子王号。废除孔子王号,此举是何居心?废除孔子王号,定会导致天下大乱。”
吵得很厉害。
因此朱厚熜选择召开廷议。
在京城正四品以上的官员,还有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御史都参与。比一般的廷议规模更加扩大。因为朱厚熜倒是要看看张璁是怎么说服这些朝廷大臣的。
廷议开始,这些官员就对于张璁进行了口诛笔伐。
内阁次辅蒋冕站出来,很直接的表达了自己对于张璁的不满。表示孔子王号,是天下万民尊崇孔子,是历朝历代尊崇孔子。现在孔子和“大成至圣宣王”已经是一体的。废除孔子王号,是要否定孔子?
大明朝的根基就是读人,读人的根基就是儒学,儒学老祖宗就是孔子。
谁敢否定孔子?
蒋冕的声望还是很高的。再说张璁的提议,本来就受到大家的反对。因此立马有很多人站出来,支持蒋冕的观点。张璁站的位置不算是很靠前。
因为现在的内阁阁臣,站位是最靠前的。
除非是资历深厚,品级很高的大九卿,要不然大九卿都是站在内阁阁臣后面的。张璁是礼部尚,又是资历很浅,所以站位不算很靠前。
听着这些人不停地抨击自己,张璁却丝毫没有紧张。
反而是很镇定。
围绕着张璁批判了十多分钟,张璁才站出来道:“孔子作‘春秋’,乃尊周王。中列诸侯当中有僭越称王号者,必会在中鞭笞,会在中用笔诛之。故孟子曰: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从中可以看出圣人之心。孔子知礼,讲礼,最痛恨那些僭越之乱臣贼子。可是自唐玄宗加以孔子王号,宋真宗加上‘至圣’两字,至元武宗又加以‘大成’之号。圣朝因循接受孔子王号,未能够厘正。使圣人蒙受僭越之污名。吾等身为圣人学子,岂能看着圣人受此污名,而不去改正。难道大家要让圣人成为,他所批判的乱臣贼子不成?”
铿锵有力。
一个字一个字,说的都是非常有分量。
朱厚熜在上面真的想要鼓掌致意。
看看张璁说的多好。
孔子最讲究秩序,而秩序的基础就是礼仪。孔子一切学说的根基就是礼仪。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的就是各司其职,讲的就是秩序礼仪。正因为如此孔子最痛恨的就是那些僭越的乱臣贼子,在孔子的笔下那些乱臣贼子都是应该诛杀的对象。可是现在孔子却成为了王,这就是一种僭越。
孔子怎么成为了王?
孔子王号,看起来尊重孔子,其实是让孔子陷入不仁不义的地步。这个绝对不是孔子想要的。为了让孔子名声不受到损害,应该废除孔子王号。
那些人抨击张璁那么厉害,但都
是什么。
都是讲孔子怎么怎么厉害,怎么怎么有功劳。说白了都是没什么逻辑,但张璁一席话,说的是罪有道理的。真正的有理有据。
说的理由是光明正大。
告诉他们,我支持废除孔子王号,是为了孔子的清誉考虑。
你们呢?
你们这些人继续支持孔子保留王号,那就是陷孔子于不义。
张璁既是这么厉害。
改革,不是盲目的。推行改革,张璁都想到了足够的说法。
“孔子王号,只是后世之人对于圣人的尊崇。不涉及所谓僭越,张尚严重了。”
蒋冕上前反对张璁的说法。
但语气已经软了下来。
因为张璁说的实在是太有道理。因此蒋冕采取了迂回的策略,不纠缠于孔子王号的问题。只是表达孔子王号是后世之人对于孔子的尊崇。
张璁一笑。
明白自己一击就打中了最核心的问题。
礼,在这个年代就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有的一切东西,一旦违反了礼仪,就会有无数的反对声音。那些清流抨击皇帝的时候,也都是拿祖制和礼仪来说的。
现在张璁就是从礼这个方面,拿出了废除孔子王号最正当的理由。
蒋冕气势弱了下来,张璁准备乘胜追击。不过此时兵部尚汪鋐开口道:“蒋阁老,皇帝和王爷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