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假扮那些贩卖蜀锦的身毒人,通过了蜀汉的重重关卡。
我发觉这个蜀汉的百姓承担诸葛亮北伐曹魏,和南征孟获的巨大压力,但是这些人却很乐观。
在诸葛亮的心目中,曹魏一天不灭他就一天不得安生。
这个诸葛亮虽然很聪明,而且有一个女鲛人在暗地里帮助他。
可是,这个诸葛亮却是一个孤家寡人,他的远征曹魏的梦想,在蜀汉大家都知道只是一个梦想而已。没有人把这个事情当真,人们都知道这个蜀国远征曹魏只是在玩行为艺术而已。
在蜀汉的都城,刘禅并无实权,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那个诸葛亮手里。
所以,刘禅只是一个橡皮玉玺而已,诸葛亮宣布的决定,那个刘禅只需要盖章子就行了,这让刘禅很失落,正因为这种失落,刘禅就需要更多的美女,那么多美女让那个刘禅很高兴。
这个刘禅靠着那个鲛人美女,才觉得自己还算一个人。
当那个刘禅获得了那个美女的尊重之后,他就开始和那些张角的残余,那些五斗米教的信徒们接触了。
当初,那个刘备杀死了不少黄巾军,黄巾军的核心就是那些五斗米教的信徒,让刘备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儿子刘禅居然和那些五斗米教的信徒搞到了一起。
那些五斗米道的教徒,整天装神弄鬼。
们的残余会房中术,这很让那个刘禅喜欢。
五斗米道在东汉顺帝时期,由张道陵在蜀郡鹤鸣山创立。据《后汉》、《三国志》记载,凡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得此名,因又称为“米巫”、“米贼”、“米道”。另外,也有人认为,这个名称也可能和崇拜五方星斗(南斗、北斗等)和斗姆有关,五斗米就是“五斗姆”(另一说法是五斗崇拜和蜀地的弥教结合而成,即“五斗弥”教)。因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又称“天师道”。
此外,在光和年间(18年-18年),还有张修在巴蜀、汉中一代传道。其方法和张角有些相近,例如用符水治病。但是总体而言,更接近于张道陵的教派,例如也设有祭酒,学习《道德经》,供奉五斗米等,因此历史上也将他的这一派道法称为“五斗米道”。
十月,姜维率军进围襄武(魏陇西郡治魏将徐质反击,蜀前军荡寇将军张嶷战死。姜维率军继至,击败魏军,斩杀徐质。魏军撤退,姜维乘胜进击,破河关临洮等县,并迁河关、临洮、狄道三县民入川,率军撤回。
公元255年(延熙十八年)七月,蜀卫将军姜维乘魏大将军司马师病亡之际,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攻魏。八月,到达枹罕(遂向狄道(进军。魏征西将军陈泰命雍州刺史王经率所部进驻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陈仓到达后,再钳击蜀军。王经不俟陈泰军至即擅击蜀军,姜维率军先后故关、洮西大败王经,魏军大部伤亡或逃亡,损兵数万,王经只残部万人还保狄道。姜维乘胜围狄道城。魏大将军司马昭命长水校尉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遣太尉司马孚为后援。陈泰与邓艾军会合后,分三路进至陇西,避开蜀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进至狄道东南山上,火击鼓与城内联络,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姜维即督军沿山进攻,被魏军击退。这时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姜维遂于九月二十五日撤军退走钟堤。
公元256年(延熙十九年)正月,姜维在驻地被后主封为大将军。六月,姜维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会合。七月,姜维率先出兵祁山,闻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攻南安。邓艾军抢占武城山据险拒守。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难克,乃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进取上邽。两军战于段谷)。胡济失期未至。蜀军交战不利,士卒溃散,死伤甚众。百姓因此埋怨姜维,而陇山以西的地方也趁机骚乱起来。姜维败归,谢过引责,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公元25年(延熙二十年)五月,魏将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司马昭调关中兵力东下讨伐诸葛诞。姜维乘机攻魏秦川(渭水流域)。十二月,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今陕西周至西南),到达沈岭(今陕西周至南)。当时,魏在长城(今陕西周至南)积存大量军粮,且防守薄弱。闻姜维至,众皆惶惧。魏征西将军司马望和安西将军邓艾恐姜维袭夺长城,立即合军据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今陕西周至黑水),依山为营。司马望、邓艾军近水筑寨。蜀军多次挑战,魏军坚守不出,两军长期对峙。
公元258年(景耀元年)三、四月间,姜维闻诸葛诞败亡,遂引军而还。并再次被任命为大将军。
姜维屡次北伐,不但未见成效,反而弄得民困兵疲。于是,不再轻易对外用兵,转过头来,致力于加强汉中的守御。
当年刘备留魏延镇守汉中,各个营寨都充实兵力,抵御外寇。敌人来进攻,使其不得入一步。后来汉中之战,王平抵拒曹爽,用的就是这种办法。姜维认真研究了蜀中形势,提出了“敛兵聚谷”的新策略。
姜维认为,“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臣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
朝廷也觉得姜维的办法不错,便命令汉中都督胡济退驻延寿、监军王含驻守乐城,护军蒋斌驻守汉城。又在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等地建立军营驻防。其实,敛军聚谷之法,弊大利小,等于是自弃险要,自拆樊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