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秘籍小说网>都市言情>尖端博士> 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救魏国大梁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救魏国大梁城

秦国知道那个魏国的军队被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且魏国的国王没有实力和楚国,以及秦国叫板。

所以,秦国的国王马上命令自己的部将带领大军去进攻那个魏国,一时间魏国的都城大梁告急。

更要命的是,那个齐国,还有楚国,居然不仅不发救兵,他们还有趁火打劫的意思。

这些国王的想法,让人感到真是难以理解。

信陵君在赵国结交的隐士毛公和薛公听说此事后,一起去见信陵君,对信陵君说:“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备受敬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魏国国都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毛公和薛公的话还没说完,信陵君的脸色就变了,立即嘱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援救魏国。

信陵君回到魏国后,去见魏安釐王,两个人相对落泪。魏安釐王把上将军大印授给信陵君,任命信陵君为魏国军队的最高统帅。

信陵君派使臣把自己担任魏国军队上将军职务一事通报各个诸侯国。诸侯们得知信陵君担任了魏军的上将军,都各自调兵遣将救援魏国。信陵君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将蒙骜率领的秦军打得大败,进而乘胜追击,将秦军逼回函谷关内,使他们不敢再出函谷关。从此,信陵君的声威震动天下。

苏秦来到楚国,过了三个月才见到楚王。交谈完毕后就向楚王辞行。楚王说:“我听到您的大名,就像听到古代贤人一样,现在先生不远千里来见我,为什么不肯多待一些日子呢?我希望听到您的意见。”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玉还贵,楚国柴禾比桂树还贵,通报人员像鬼一样难见,大王您更像天帝一样难得见面;现在要我拿玉当粮食,拿桂当柴禾烧,通过小鬼见高高在上的天帝。”楚王听后惭愧不已:“请先生到客馆住下吧,我知道错了。

苏秦私通燕易王的母亲,燕易王知道了,更加厚待苏秦。苏秦害怕被杀,就提议前去齐国以提高燕国地位,燕易王同意。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齐国,齐宣王任用他为客卿。

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位,苏秦就劝说湣王厚葬宣王以表明自己孝顺,大兴土木以表明自己得志,目的则是搞垮齐国,从而使燕国获利。燕易王去世,燕哙继位。

从此以后,信陵君在家里与宾客们通宵达旦地宴饮,痛饮烈性酒,并且常常跟女人厮混,沉溺于酒色之中。信陵君这样日日夜夜寻欢作乐度过了四年,终因饮酒无度患病而死。同一年,魏安釐王也去世了。

秦始皇得到信陵君已死的消息,就派将领蒙骜率军进攻魏国,攻占了二十座城邑,在占领的魏国领土上设立东郡。从此以后,秦国像蚕食桑叶一样一点一点地侵占魏国领土,十八年后,彻底消灭了魏国。

信陵君德高才俊,身边又有大批的俊杰相助,堪称魏国的中流砥柱。秦国知道,信陵君是秦国侵略魏国的最大障碍。要想战胜魏国,就必须清除信陵君这只拦路虎。为了清除信陵君,秦国实施了反间计。秦国通过多种手段在魏安釐王面前毁谤信陵君,终于动摇了魏安釐王对信陵君的信任,促使魏安釐王解除了信陵君的军权。不久,郁郁不得志的信陵君因为酒色过度抑郁而终,魏国的护国柱石轰然瓦解。

没有了信陵君这一障碍,秦国对魏国肆行侵略,日渐蚕食魏国的疆土,最后终于彻底消灭了魏国。

魏王与宠臣龙阳君同坐在一条船上钓鱼,龙阳君钓了十几条鱼便流泪了。魏王说:“你有什么不称心的事吗?为什么不告诉我呢?”龙阳君回答说:“我没有什么不称心的事。”魏王说:“那么,为什么要流泪呢?”回答说:“我为我所钓到的鱼而流泪。”魏王说:“什么意思?”回答说:“我开始钓到鱼,很高兴;后来钓到更大的鱼,便只想把以前钓到的鱼扔掉。如今凭着我丑陋的面孔,能有机会侍奉在大王的左右。我的爵位被封为龙阳君,在朝廷中,大臣们都趋附我;在路上,人们也为我让道。天下的美人很多,知道我得到大王的宠信,她们也一定会提起衣裳跑到大王这里来。到那时,我比不上他们,就成了最初钓的鱼,也是会被扔掉的,我怎么不流泪泥?”魏王说:“贤卿错了!你既然有这种心思,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啊!”于是下令全国,说:“有谁敢说有美人的,就把他罪灭九族。”

由此看来,帝王身边所宠爱的人,他们施展谄媚阿谀的手段,也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掩护自己的办法,也是非常完备的。现在从千里之外有人想进献美人,可献来的美人,难道一定能够受到宠爱吗?假如能够得到宠爱,国君也未必都会听从那些进献美人的人。而国君身边受宠幸的人,都抱怨那个进献美人的人,他们只见到有祸,而没有见到有福;只见到有怨恨,而没有看到恩惠,这并不是运用智谋的办法。

黄歇才高八斗、胸怀大志,成年后游历四方,广交贤能志士。时值楚国天灾人祸,百姓生灵涂炭,楚王急需贤能之士帮其渡过难关,得知黄歇的才能之后,楚王三次登门相请,黄歇也觉该为富国安民作点贡献,于是入朝担任左徒之职。

太子继位,称楚考烈王,拜黄歇为令尹。黄歇当了令尹,广纳人才,门下食客逾三千,比当时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都多。黄歇不仅在各国中广纳贤能之才,而且善举贤能之才为楚国所用。比如赵国人荀况,黄歇便大胆启用,推荐他为新开辟的疆土鲁地作兰陵令。

公元前25年,秦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形势危急,赵相平原君赵胜前往楚国请求救援,楚考烈王犹豫不决,黄歇禀明唇亡齿寒之理,并亲自率军与魏信陵君共同伐秦,结果一举击溃秦军,解除邯郸之围。前256年,黄歇为了楚国的发展壮大,主动率军北伐鲁国,次年黄歇灭掉鲁国。通过援赵灭鲁这两场战役,黄歇在诸侯中的威望大增,也使楚国重新兴盛强大起来。

黄歇身为令尹,不顾年事已高,为朝政日理万机。同时,他还忠君有加,直到考烈王无子之事着急得日夜不安,废寝忘食。由苏秦(?—前28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苏秦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命其弟赵成为国相,封为奉阳君。而奉阳君不喜欢苏秦。

苏秦派人去悄悄劝说张仪来投奔他,张仪到来后,苏秦却故意不理不睬,并当众羞辱后打发他离开。张仪又羞又气,想到各国诸侯中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便前往秦国。

苏秦暗中派人资助张仪到达秦国,并且帮助他见到秦惠王。秦惠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这时,帮助张仪的人才说是苏秦故意激怒他,为的是张仪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张仪知道后,感叹自己没有苏秦高明,并许诺在苏秦当权时不攻打赵国。

苏秦先分析韩国的优势:地势坚固,军队几十万,且善于冶炼兵器;再陈述臣服秦国的弊端:侍奉秦国,秦必然要求割让宜阳、成皋,一旦同意,秦国就会变本加厉,土地有限,秦国的欲望无限,离灭亡之日就不远了;最后苏秦说:大王如此英明,军队又如此强悍,却甘居秦国之后,我真替大王感到羞耻!

韩宣王听完脸色大变,手按宝剑,仰天叹息道:“我虽然没什么才能,但也决不能侍奉秦国。既然赵王已经有了主意,我愿意举国听从您的安排。”

苏秦来到魏国,游说魏襄王。苏秦先分析魏国的地理情况,指出:魏国地方虽小,但田舍密集,人口众多,车马奔驰,国势与楚国不相上下;如今侍奉秦国,每年纳贡,一旦秦国征伐魏国,没人愿意出兵相救。接着苏秦以越王勾践和武王伐纣的以少胜多为例,提醒魏王:魏国兵强马壮,不用惧怕秦国;如果割地侍秦,未及作战,国家已经先亏损了,主张侍奉秦国的都是奸佞之臣,要谨慎决策。最后援引《周》,劝诫道:事前不考虑成熟,后必有大患,如果大王能听从我的建议,六国同心协力,就无强秦危害之患了,所以赵王派我呈上合纵条约,等候您的差遣。魏王说:“我从没听过如此贤明的指教,愿举国相从。”

于是苏秦向东行进,来到齐国,游说齐宣王。苏秦先分析齐国国势,指出:“齐国四面天险,兵精粮足,自有战役以来,从未征调过泰山以南的军队,也不曾渡过清河,涉过渤海去征调这二部的士兵。都邑临淄富有而殷实,人口众多,居民就有七万户,足够凑齐二十一万大军,没有哪个国家能比齐国强大。”

接着指出齐国的战略失误:“韩、魏之畏惧秦国,是因为和秦国接壤,双方如若交战,十日内即可分出胜负,胜,则兵力损失严重,四境无法保护;不胜,则国家将要灭亡,所以韩、魏才如此看重和秦国的交战,且很容易向秦国臣服。但是齐国和秦国的情况就不同了,齐国险要、易守难攻,且秦国孤军远征,顾虑重重,明显不能对齐国构成威胁。如此形势下,却想侍奉秦国,是大臣们的战略过失。如今齐国没有臣服秦国之名,却有国富民强之实,所以我希望大王稍微留心考虑一下,以便决定对策。”

齐宣王说:“我不聪明,且居住在偏僻靠海的东境,从未听过您高明的教诲。如今您奉赵王之命来指教我,我愿举国听从您的安排。”

苏秦说服齐国后,向西南行进,到达楚国,游说楚威王。苏秦先分析楚国,进言说:“楚国地方五千余里,军队有百万之众,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存粮足够支用十年,这些都是称霸的资本;如果您也侍奉秦国,那没有哪个诸侯不臣服秦国了。”接着分析天下形势,说:“秦国最大的忧患就是楚国,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秦楚不能并存。合纵成功,楚国就能称王;连衡成功,秦国就会称帝。所以最好的策略是合纵以孤立秦国,否则秦国兵分两路,都邑鄢郢就有危险。”

最后苏秦又提醒楚王:“秦是虎狼之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是天下诸侯公敌。主张连衡之人都想割地给秦,这是敬奉仇敌,对外依仗强秦,对内挟持君主,罪恶深重。合纵成功,各诸侯会割地事楚;连横成功,楚就要割地奉秦。二者天上地下,希望您能好好考虑。”

楚王说:“秦楚接壤,秦有吞并之意,不可亲和。韩、魏经常遭受秦国威胁,不可与之深入谋划,怕有叛逆之人告密,危及国家安全。我自料以楚抗秦,又未必能胜。与群臣谋划,皆不可信,因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如今您打算统一天下,团结诸侯,保护危国,我愿举国服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