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单于都不是笨蛋,军臣单于更是如此,他看出了李广的弱点,他决心用诱敌之计来对付李广。
李广此人有些狂妄自大,他不用向导,像霍去病这些人,一旦出征,就喜欢用匈奴降兵,这些人对于匈奴大草原的的一切都很熟悉,这样他们就可以帮助霍去病和卫青他们。
可是,像李广这些人自认为自己很熟悉匈奴草原的道路,结果许多次都迷路了。
当李广这个老人,因为自己的固执和昏聩耽误事情时,大楚帝国的武帝刘彻就不能容忍了,而且他和韩媛一样,觉得李广的运气不够好,所以大楚武帝刘彻并不是很喜欢李广。
这些事情,李广并不知道,他只是一门心思的去和匈奴打仗,可是当李广蒙头打仗的时候,一个罗网向他悄悄扑来。
这个主意是匈奴的军臣单于想出来的,但是具体实施的人却是匈奴公主童胭脂。
于是皇帝任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请求霸陵尉与他一起赴任,霸陵尉来到后李广就杀了他,然后上自行谢罪。李广在右北平郡,匈奴都称呼他为“飞将军”,躲着李广,数年不敢入侵。
郎中令石建去世了,于是皇上征召李广接替石建作郎中令。元朔六年,李广又调任为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从定襄郡出击匈奴。各将领多有杀敌俘敌达到标准因功封侯的,而李广的部队没有功劳。过后三年,李广以郎中令的身份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博望侯张骞率领一万骑兵和李广同行,分两路走。走了大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带领四万骑兵包围李广,李广的士兵都很恐惧,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快马冲击敌人。李敢独自带了几十名骑兵飞奔而去,直穿匈奴骑兵的包围圈,抄出敌军的左右两翼而回,报告李广说:“匈奴人容易对付。”士兵才安定下来。李广布成圆形阵势,面向着四外,匈奴猛攻他们,箭下如雨。楚兵死亡的超过一半,楚军的箭也快用完了。李广便命令士兵把弓拉开,不要放箭,李广亲自用大黄弩弓射敌人的副将,射死了几个,匈奴人渐渐松懈。恰巧天色黑了下来,军官士兵都面无人色,可是李广的神气同平常一样,更加精神振奋地指挥军队。军中士兵很佩服他的勇气。第二天,继续奋力战斗,张骞的军队也到了,匈奴军队才解围而去。楚军疲乏了,不能去追击。这时李广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去。按楚朝的法律,张骞耽误了预定的日期,当处死刑,出钱赎罪,降为平民。李广的军功和罪责相当,没有封赏。
李广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闲谈说:“自楚朝攻匈奴以来,我没一次不参加,可各部队校尉以下军官,才能还不如中等人,然因攻打匈奴有军功几十人被封侯。我不比别人差,但没有一点功劳用来得到封地,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是我的骨相不该封侯吗?还是本命如此呢?”王朔说:“将军回想一下,曾有过悔恨的事吗?”李广说:“我任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一天把他们杀光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王朔说:“能使人受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也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李广历任七个郡的太守,前后四十多年,得到赏赐立即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兵一起。家裹没有多余财物,一生不谈购买产业的事。李广身材高大,长臂,具有善射箭的天赋,就是子孙和其他人向他学习射箭,也都赶不上他。李广寡言,不与人多说话,和别人在一起住,就在地上画作战阵图,射箭比射的面宽窄,输了罚酒喝。专门以射箭作游戏。带兵行军,遇到断粮缺水时,见了水,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上饭,他不尝一口饭。对待士兵宽厚不苛,士兵因此喜欢替他办事效力。他射箭,看见敌人,不到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射,一射就要应弦倒地。因此,他带兵作战,多次被敌人围困,连射猛兽,也几次被伤害过。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楚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由定襄、代郡出击跨大漠远征匈奴本部,李广几次请求随行,楚武帝起初以他年老没有答应,后来经不起李广请求,同意他出任前将军。
楚军出塞后,卫青捉到匈奴兵,知道了单于驻地,就自带精兵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迂回绕远,而且缺乏水草,势必不能并队行进。
李广就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大将军却命令我从东路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至今才得到与匈奴对阵的一次机会,我愿做前锋,先与单于决战。”卫青曾暗中受到楚武帝警告,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让他与单于对阵,恐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当时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随卫青出征,卫青也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故意把李广调开,李广也知道内情,所以坚决要求卫青改调令,卫青不答应,命令长史写发到李广的幕府,对他说:“赶快到右将军部队中去,照上写的办。”李广不向卫青告辞就启程了,心中非常恼怒地前往军部,领兵与赵食其合兵后从东路出发。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路,结果落在卫青之后,卫青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卫青没能活捉单于只好收兵。卫青南行渡过沙漠,才遇到李广与赵食其的军队。李广谒见大将军后回自己军中。
卫青派长史送给李广干粮和酒,顺便向李广、赵食其询问迷路情况,卫青要给楚武帝上报告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卫青派长史急令李广幕府人员前去受审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