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秘籍小说网>其它小说>大明世祖> 第四十七章公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七章公平

绍武二十一年悄然来临。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除了日历翻过一篇外,与其他的时间并无两样。 但对于修了一个月假的武们来说,这可是大事。 盖因为内阁之故。 原先的四名阁老,如今仅剩下俩人,总不可能一人管四部吧? 一时间,四品以上的官们心急如焚,四处奔波,希冀能被选上。 不过,最热门的人选,却是吏部尚刘湘客。 吏部被誉为八部第一,其尚是递补内阁的首选,就连吏部左侍郎,也是各部尚的首选。 除了惯例外,乃是因为刘湘客是陕西人,而且还是西安富平人,妥妥的乡党。 其一开始为诸生,从史可法军中佐贰官,待扬州城破后,隐居于太湖,为抗虏奔波。 帝入南京,征召乡野贤达旧臣,刘湘客入朝,以监生的身份授得知县之位。 历年来不断上爬,如今已然跃居八部之首的吏部,成了天官。 能力,资历,亦或者是乡党身份,其入选的机会都很大。 一时间,其门庭若市,拜帖堆成了几箱子。 刘湘客自然知道,入阁与否凭借君恩,一旦留下不好的印象,将来可就悬乎了。 他果断地闭门谢客。 他都这般了,礼部尚赵郎星,工部尚张同敞,刑部尚丁时魁,兵部尚吴贞毓,财部尚金堡,户部尚崔炳春,民部尚秦淮波,一个个都是沉默不言。 事实上,皇帝并没有让他们等太久,在正月底,吏部尚刘湘客被免去尚之位,被拜为华殿大学士,入值渊阁,参预军机要务。 同时,他还被加了太子少师的头衔。 殿阁学士其实只有正五品衔,但太子少师却是正一品衔,保障了其地位。 入值渊阁,则是差遣,权力的核心。 理论上来说,仅入值渊阁就够了,但权力与地位相匹配,才会让人真切的信服。 少师,学士,入值渊阁,缺一不可。 而接替其任尚的,则是吏部左侍郎徐复。 之所以其他各部尚没有调换,实在是之前在阎应元入阁时,已然微调了。 第二位入阁的人,则出乎所有人预料: 都察院左都御史严起恒。 其被加封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少保,入值渊阁。 同样是三件套。 二人都是群辅。 由此,内阁又恢复到了四人模式。 其中,年龄最大的为堵胤锡,六十七岁;阎应元其次,为五十五岁。 刘湘客五十四岁,严起恒最年轻,五十有三。 除了刘湘客被赐予了同进士出身外,余者都是进士出身。 可以说,整个朝堂的高官,非进士的已经很少了。 开国那段时间的福利,已经没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堵胤锡和严起恒是南方人,而阎应元和刘湘客是北方人。 某种情况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平衡。 新官上任三把火,推迟已久的京察终将是来临了。 “谁能料到,冯显宗和朱谋双双落马?” 雨打芭蕉,寒风刺骨,即使窗台封闭的再严实,也无法阻止寒风的偷袭,可谓是防不胜防。 朱存渠披着大氅,烤着火,感觉到脖颈处的一缕寒风,他不由得缩了缩,将手中的信放下。 他露出了一丝疲惫。 同时,心里又有了些许的畅快。 对于朱谋这厮,他心里也是厌烦的紧,若不是顾忌太子的身份,早就让人弹劾他了。 “殿下!” 这时候,懂事的幕僚则轻声道:“川渝两地的钱粮,已经整理出来了。” 太子的东宫虽然有许多臣,但实际上却多是官挂名,任职的很少。 自然而然,任职川渝总督后,他得按照传统,招募幕僚做事。 进士观政相当于机关打磨,而在地方为官则是亲民,复杂异常。 在这种情况下,师爷是杜绝不了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就连朱存渠也不例外。 异地为官,耳目堵塞,没有师爷根本就是衙门中的活雕像,啥也不知道。 所以后世也没有杜绝,只是化私为公,变为秘罢了。 梳理两省赋税、粮仓,钱谷师爷是必须的。 奏对内阁,下回州县,往来公复杂,解读起草,应酬往来的公繁杂,启师爷必然是要的,他可没闲工夫起草华丽的词应付。 然后就是挂号师爷,其负责登记、汇总、分发出入内衙的各道公,以及准备登记、摘录件要点的簿册。 由于川渝总督不负责刑名,所以刑名师爷就免了,但由于负责两省军事,管辖两省军队,所以戎幕师爷,这种参谋人才也是必须的。 除此以外,他身边的仆从、幕友的俸禄发放,私人用度,也得有专人来管,其就是账房师爷。 钱谷师爷对公,账房师爷对私。 另外,应对来访宾客,还会有知客师爷。 由于需要面对康国,卫藏国,以及川渝的蛮夷,所以他又有一个掌夷师爷。 钱谷、启、戎幕、挂号、账房,知客,掌夷,七大师爷,必不可少,他们是整个总督府的重要支柱。 这也是边疆大吏能够替朝廷控制地方的关键。 专事有人专人应付。 像是巡抚,他们身上还挂着赈灾的头衔,故而还得加一个济民师爷,管理河堤的河工师爷…… 可以说,在官僚体系下,师爷已然是官员的重要辅佐,地方胥吏想要瞒过主官,为所欲为,则很是艰难。 因为这些师爷们的专业水平,有的还比胥吏强一些。 所以在师爷大兴的清朝时,地方官占据主动,甚至同流合污吃大头。 “多少?” 去年十月底出京,从河北一路巡查,紧走慢走,快过年的时候抵达四川成都,可谓是艰难。 朱存渠想起蜀道难的诗句,心生感慨。 “四川两百万户,民近八百万,重庆八十万户,民三百万。” “绍武二十年,四川两税只有三百万块,而商税(盐、铁、铜,酒)却有四百万块,仅仅是井盐,就有百万……” 两税三百万,三七分,上缴朝廷二十百一十万,商税五五分,那就是两百万。 拢共上缴朝廷四百一十万。 心中打着算盘,朱存渠笑道:“听说陛下在湖广时,就用川盐济湖,如今川盐行销湖广,也多得如此。” “重庆多少人?” 重庆省由四川省的重庆府、夔州府、顺庆府为核心,添加湖北省的施州府,再加上酉阳宣抚司改成的酉阳府,五府之地,三十来县。 “三百万。” “如果重庆没有划出去,那就是一千一百万人咯?” 朱存渠感慨万千。 “重庆五府,两税约五十万,商税两百万。” 钱谷师爷继续说道。 重庆地少人多,三峡所在,繁荣倒是可以预料的。 朱存渠则心中敲起了算盘。 按照规矩,商税五成上缴,三成留县,两成在省,为留贮,负责赈灾,修堤、教化,表赏等事宜。 如此,四川留贮为八十万块,而重庆为四十万块。 更别提了,两省县仓还有一些存。 毕竟一县的财政,官吏两三百号人,吃的是户部发的粮饷,只有白役和县巡防营等,才吃县衙饭。 更别提县巡防营一半的饷钱由朝廷支付了。 这也是绍武朝与前明的不同。 前明是把地方俸禄扣完后,再上缴朝廷的,属于净得利,而绍武朝不需要扣税,统交统发,控制力更强。 按照预估,各县留下的县仓,应该有不少的银钱。 “一百二十万块,足以支持一场战争了。” 朱存渠嘀咕着。 在临行前,他的父皇就明言,就任川渝总督的三年内,必须解决康国和卫藏国。 到时候他这个川渝总督,将会变成西南总督,负责川、康、藏三地。 他不奇怪皇帝为何要攻灭康、藏,盖因为这位皇帝从不掩饰对土地的贪婪。 对于康、藏二地,他也曾问过是否分封,但这位皇帝却道:“长江黄河尽出此地,焉能让藩国掌之?” 扭过头,他问起了一旁的戎幕师爷:“两省的军队如何?” “不堪大用。” 戎幕师爷苦笑道:“巡防营只是抓贼罢了,剿灭一些小毛贼,根本就无法作战。” “四川巡防营三万左右,重庆约万人,四川由于是边地,故而有五千京营驻防,而重庆只有三千人。” “不过,这驻防京营多习山地,部分人也不怕高原病,倒是练出来的。” 对于朱存渠要求攻克高原的举措,他们当然一清二楚,也一直为此谋划。 “驻防京营指望不上。” 朱存渠沉声道:“年底他们就会回京,新一批的京营会来……” “从各地巡防营中抽取精锐,去适应适应。” “人数就暂定为三千人吧!” “殿下,巡防营抽人动静太大,何不从各地土司抽调些许满兵过来?” 戎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