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国时间11月5日,天边的朝霞映照在坚固的城墙上,给这连日来紧绷的战局带来了一抹不易察觉的暖意。城内,李明县令与王泽郡守并肩立于城头,目光穿过弥漫的硝烟,凝视着远方那片尘土飞扬的匈奴联军。
“王郡守,在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李明县令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解。
王泽郡守点了点头,沉吟片刻道:“是啊,李县令。他们或许在等待什么时机,或是兵力上的增援,又或是想耗尽我们的粮草与士气。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放松警惕。”
“正是如此。”李明县令颔首赞同,“我已下令加强城内巡逻,确保粮道畅通无阻,同时鼓励百姓参与守城,增强士气。只是,这被动的局面,实在让人心急如焚。”
“李县令所言极是。”王泽郡守拍了拍李明县令的肩膀,以示安慰,“我们虽不能主动出击,但也不能坐以待毙。我准备将守城士兵替换成少部分士兵统领青壮,精锐在城中休息,在关键时刻给予匈奴人致命一击。”
两人正交谈间,远处匈奴联军的号角声突然响起,紧接着是阵阵马蹄声和喊杀声。然而,正如这几日来所见的,匈奴人并未真的发起猛烈进攻,只是远远地放了几箭,便又迅速撤退了。
“哼,这群蛮夷,不过如此。”李明县令望着远去的匈奴身影,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笑意。
“不可大意。”王泽郡守提醒道,“他们此举或许是在试探我们的虚实,又或者是在消磨我们的耐心。我们必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他们的真正攻势。”
“王郡守言之有理。”李明县令收敛了笑容,神情变得凝重起来,“我这就去加强城防,确保万无一失。”
“好,我也下去督战。”王泽郡守点了点头,两人随即分头行动,各自投入到紧张的守城准备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内的气氛愈发紧张而有序。李明县令与王泽郡守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全城军民上下一心的团结精神,成为了这座城池最坚实的防线。而匈奴联军虽然声势浩大,但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之下,也不得不放缓了进攻的步伐,双方之间的这场较量,似乎正逐渐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神国时间11月5日下午,阳光斜洒在幽州刺史府的议事厅内,气氛凝重而紧张。邹靖风尘仆仆地踏入大厅,手中紧握着一份密函,脸上写满了忧虑。他径直走向主位上的幽州刺史郭勋,将密函缓缓递上,沉声道:“大人,这是刚从边境传回的紧急情报,事关重大,请过目。”
郭勋接过密函,迅速浏览一遍,眉头紧锁。他抬头望向邹靖,声音低沉而有力:“三百万匈奴人?这消息可属实?”
邹靖点了点头,语气坚定:“郡中斥候多方查证,确有此事。匈奴大军正集结于边境,意图不明,但形势紧迫,不得不报。”
郭勋闻言,站起身,在厅内踱步,思索片刻后,对身旁的副将李武道:“李将军,即刻传令各营,加强戒备,同时派遣快马,将此事通报并州刺史张懿及朝廷,共商对策。”
李武领命而去,厅内再次陷入沉默。郭勋转身对邹靖说:“邹靖,你对此有何看法?”
邹靖沉思片刻,道:“大人,匈奴势力庞大,若真有三百万大军,单凭我幽州之力,恐怕难以抵挡。当务之急,是联合并州,同时请求朝廷求援,共同抵御外敌。”
郭勋点头赞同,随即又皱眉道:“但朝廷对此消息是否会深信不疑?毕竟三百万之数,实乃惊人。”
正当二人议论之际,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传令兵匆匆而入,跪禀道:“大人,并州刺史张懿大人急信!”
郭勋拆开信件,快速浏览后,嘴角露出一丝苦笑:“看来,张懿大人与我们一样,对此消息也是半信半疑。他提议我们各自派人前往边境探查,同时向朝廷请求增援。”
邹靖闻言,点头道:“此法甚好。我们可各派精锐斥候,潜入敌后,查明真相。同时,也需加紧修筑防线,准备应对可能的冲突。”
郭勋点头,随即唤来心腹将领,一一部署任务。厅内众人神色凝重,却也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与此同时,远在京都的皇帝刘宏,也在御房内焦急地等待着消息。当幽州与并州的急报同时送达时,他惊愕之余,更多的是忧虑。他立即召集朝中重臣,召开紧急会议。
“诸位爱卿,幽州与并州同时来报,称匈奴集结三百万大军于边境,意图不轨。此事关乎我大汉安危,朕欲知尔等看法。”刘宏的声音在空旷的御房内回荡。
大臣们面面相觑,议论纷纷。有人主张立即发兵,有人则提议先查明真相,再作打算。
李固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三百万匈奴人,数目庞大,实难轻信。但边境安危,又不可不防。臣建议,一方面加强边境防御,另一方面派遣使臣前往匈奴,探其虚实。同时,也需加紧筹备粮草军械,以备不时之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