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业城那座古老而庄严的皇宫深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斑驳地洒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之上,为这权力的象征镀上了一层淡淡的光辉。
孙权,身着华贵的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眉宇间透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沉稳。他缓缓扫视着下方,武百官身着各式朝服,井然有序地排列在宽阔的台阶之下,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即将到来的战事的凝重与期待。
“探马来报,”孙权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千钧之重,“诸葛亮的大军,犹如猛虎下山,已经成功攻占了界休城,此消息如同惊雷般震动了整个天下。”
“此刻,晋阳城内的燕王曹宇,定是心急如焚,坐立难安。此乃天赐良机,我东吴岂能坐视不理?我们当趁蜀军在西线牵制曹魏之际,双管齐下,分别从兖州与徐州出兵,直指曹魏的重地——青州城,给敌人以致命一击!”
大殿内,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只有孙权的声音在回荡。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与对敌人的蔑视,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那股即将喷薄而出的战意。
“然而,我们也不可忽视一个事实,”孙权话锋一转,语气更加凝重,“曹睿已派遣大都督司马懿前来应战,此人智谋过人,狡猾多端,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为了确保此次青州之战的万无一失,我决定出动我军三十万精锐主力,再加上新招募的二十万新兵,合计五十万大军,誓要踏平青州城!”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响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五十万大军,这无疑是东吴倾尽全力的一击。
紧接着,孙权开始详细部署兵力,他的每一个指令都如同精准的棋子,落在东吴与曹魏这盘复杂棋局的关键之处。
“兖州,乃我军侧翼之重地,我将交由鲁肃之子,昭武将军鲁淑镇守。他智勇双全,定能不负所托。同时,凌统之子凌烈与韩当之子韩综,两位年轻将领,将作为副将,辅佐鲁淑,共统十万大军,固守兖州,以防不测。”
鲁淑闻言,身形一震,随即大步出列,拱手高声道:“得令!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与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兖州城头指挥若定的身影。
“至于徐州,”孙权继续说道,“则交由大将军诸葛瑾统领。他经验丰富,谋略过人,定能带领我军坚守城池。其子诸葛恪及甘宁之子甘瑰,将作为副将,辅佐诸葛瑾,共统十万大军,驻守徐州城。”
诸葛瑾亦是应声而出,与鲁淑一样,他的眼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与对职责的担当。两位将领的誓言,如同两股强风,吹散了大殿内的阴霾,让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希望与斗志。
随后,孙权又对前将军朱桓、大都督陆逊以及左大司马朱然等人进行了详细的部署。
朱桓将率领二十万精锐,自兖州出发,由西向东,直捣青州城;而陆逊与朱然则分别率领十五万大军,自徐州北上,与朱桓形成夹击之势。
三路大军,如同三把锋利的刀刃,直指青州城的心脏。
在散朝之后,孙权特意将朱桓留下,进行了一场秘密的会谈。
他低声对朱桓说道:“朱将军,我知你勇猛善战,但此战非同小可。我意让你再派周胤将军,率两千精锐,潜入青州城内,故伎重演,偷袭城门,以便里应外合,攻破青州城。”
“同时,我已令大都督陆逊联系魈影教,让他们再次派出高手,刺杀青州刺史程喜与护匈奴中郎将田豫。双管齐下,青州城必破无疑!”
朱桓闻言,心中暗自佩服孙权的深谋远虑。他深知此战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于是,他郑重其事地接受了任务,并立下军令状,誓要攻下青州城。
随着朱桓的离去,孙权又下令朱然准备充足的攻城器械,并提前运送到徐州城内。
一切准备就绪后,青州大战的序幕缓缓拉开。整个东吴上下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氛围之中。
他们知道,这场战役不仅关乎东吴的荣辱兴衰,更关乎天下格局的重新洗牌。而在这场历史的洪流中,每一个人都将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重要力量。
合肥新城的议事厅内,烛火摇曳,将四周厚重的石壁镀上了一层柔和而神秘的光辉。
司马懿,这位魏国的智囊,端坐于主位之上,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机巧。
他的身旁,司马昭静默地站立,而满宠、聘、钦、满伟、健等将领则环立四周,气氛凝重而紧张。
“探马来报,”司马懿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东吴倾巢而出,五十万大军如黑云压城,兵分两路,直指我青州城。诸位,此等局势,你们可有破敌之策?”
一时间,厅内静默无声,众将面面相觑,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与迷茫。他们深知,东吴此次来势汹汹,正所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