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秘籍小说网>都市言情>明朝大昏君> 第431章 夏言回京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1章 夏言回京3 (1 / 2)

“卿对于开海有什么想法?”

这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不是朱厚熜一定要夏言支持开海,而是开海成为了大明朝目前的国策。朱厚熜要知道夏言对于开海的看法,只有清楚夏言的想法,朱厚熜才能决定夏言不同的位置。

夏言沉声道:“皇上,臣这几年在天津仔细思考了开海的问题,思考了海贸的问题。臣承认当初臣建议禁海,的确是有些冲动,且对于开海认识片面。天津虽然主要以辽东、山东等地的海运为主,但也有很多来自建州三卫、朝鲜、倭国的商人。臣和这些商人谈过,了解了他们的想法,以及海贸的利润。这些海贸的确是推动了天津和他们之间的发展。”

朱厚熜静静地听着。

天津海贸发展不差。

因为天津是京城的海上门户。中国这样千年官本位的国家,朝廷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北京既然成为了大明朝的京城,对北京倾斜的资源无数。

且北京是目前北方地区,唯一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而且北京是大明朝的首都,朝廷部门在这里,大明朝权贵在这里,朝廷扶持的学校在这里,更是富商云集。

需要的东西当然很多。

大量的东西,经过海贸流入天津,最后来到京城。

正是靠着这个,天津才会迅速发展。夏言对于海贸有更多的认识,这是应该的。如果夏言在天津这么多年,对于海贸没有更多的认识,那才是有问题。

“臣这些年和市舶总司、税务总司,以及户部那边都联系过,了解目前海贸的发展情况。海贸的确是给朝廷带来了惊人的收益,臣听闻嘉靖八年市舶总司的关税收入超过五百万两。这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不过任何事

情都是有利有弊。臣知道开海之后,朝廷收入大涨,沿海百姓也越来越富裕。但臣认为朝廷在获得好处的同时,也应该更多的考虑会出现的问题。”

“说说,朕听听。”

朱厚熜很感兴趣。

严嵩说的对。

朱厚熜的确是希望夏言改变对于开海的想法,不再支持禁海。但如果夏言立马投诚,改变自己所有的态度,然后奉承朱厚熜,朱厚熜反而会对夏言失望。

因为那不是朱厚熜心目当中那个夏言。

现在听到夏言对开海的态度开始改变,但依旧有自己的认识,朱厚熜反而更高兴。这才是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官员。

“皇上,第一个问题依旧是关于耕地的问题。生丝和丝织品,以及瓷器跟茶叶,都是出海的大宗商品。除了他们还有棉布、蔗糖,卖的数量也是惊人。可不管是种桑、种棉还是种茶,或者是种植甘蔗,都会占据很多耕地,影响粮食产量。臣在天津开荒,就有农民看上了海贸的利润,想要在天津种桑。天津还不是海贸主要城市,但已经有人想要种桑,因为现在种桑的利润远远高于种粮食的利润。臣听闻松江府一带,纺织厂遍地都是。‘苏湖熟,天下足’,这里一直是重要的粮仓。若是这里的农民都因为利润种桑,一旦发生不可预测的事情,那么就是大事情。”

“嗯。”

朱厚熜点头。

这个问题的确不小。

朱厚熜也一直在思考。可是既然开海,既然支持海贸,这个问题就无法避免。其实普通农民是没有胆量改稻为桑的,因为一旦出现问题,那就是饿死人。而且改稻为桑之后,就算是挣了钱,最后还是要用钱购买粮食。这中间很容易被大户控制。

普通农民抗风险能力很低,因此他们不会轻易的冒险。

真正改稻为桑的,都是那些有钱,没有多少后顾之忧的地主。他们改稻为桑就算失败了,也能够承受失败的代价。

“第二个问题是,不少海商出海之后,见识了那些海外国家。有些海商甚至准备占领某些岛屿,在那里称王称霸,建立一个国家。若是出现这种情况,朝廷要如何对待他们?臣听闻在西洋(东南亚),已经有这种苗头。”

“这个需要专门讨论。”

自古以来朝廷对于出海定局的百姓,都是非常仇视的。

甚至不再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子民。

因为在朝廷眼中,这些人到了海外建立了海外国家,等于是背弃了朝廷。这也是朝廷严禁百姓出海的原因。说白了还是为了统治。

但朱厚熜倒是没有那样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