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臣有本奏。”
“说吧。”
吏部左侍郎王时中上前。
这一个月来,王时中蔫了不少,没有了以往的活跃。本来朱厚熜登基之后,王时中的仕途有了巨大的转折。从被人不受待见的官员,升官速度进入了快车道,备受当时吏部尚袁宗皋的器重,进入了吏部担任侍郎。
后来王瓒、王宪两任吏部尚,也都是非常器重王时中。
让王时中在吏部地位越来越高。
迅速成为了朝廷重臣。因为有袁宗皋、王瓒、王宪三任吏部尚的器重,所以王时中在吏部的话语权非常重。天下正四品以下的官员,吏部几乎可以一言而决。此时的王时中真的是意气风发。
甚至一度成为吏部尚的有力人选。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
就短短时间之内,在王时中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情况完全出现变化。在朝廷大变局当中,王时中不仅没能够接班吏部尚的位置,连礼部尚的位置都没有拿到。好在高友玑虽然和王瓒他们分道扬镳,但也没有为难王时中。
毕竟当年是袁宗皋一手提拔高友玑和王时中,对他们两个人是很好的。他们两个人的私人关系也不差。
可是就算如此,对于王时中来说这段时间依旧是憋屈的日子。
所以在廷议当中,也是比较沉默的。今天站出来,朱厚熜也颇为意外。不过朱厚熜本人对于王时中倒是没有多少不好的看法,相反王时中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官员。
要不是为了打压王瓒的野心,朱厚熜也不会压下王时中。
现在王时中有本要奏,朱厚熜还是很感兴趣。王时中道:“皇上,朝廷这两年接连设立新的部门,造成朝廷俸禄开支急剧增加,且新组建的部门缺乏官员的情况出现,影响新部门的建设。臣认为朝廷必须要尽快的解决此事。”
“王侍郎有什么好办法?”
朱厚熜很感兴趣。
对
于朱厚熜来说,这个的确是一个问题。
朱厚熜想要加强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力,特别是从那些地方乡绅手中收回基层权力,肯定是要加大官员人口。可是只要是增加官员人口,行政成本肯定要上升。
在工业社会,政府有足够的实力养活那些政府工作人员。可是现在的大明朝还是农业社会,工业革命都没有爆发。虽然现在朝廷收入一直在增长,但如果朝廷的行政成本太高,也是影响朝廷财政的。
而且随着增加朝廷部门,官员缺额也是越来越大。
如何解决费宏已经是给朱厚熜出了一些主意,但都只是解决一些皮毛问题。既然王时中今天说出来,朱厚熜就想要听听王时中的意思。
“皇上,朝廷财政问题的解决方法,不过就是开源节流。财政问题是如此,其他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既然朝廷能够增设部门,为什么就不能裁汰一些部门,以此来保持稳定,保持平衡。”
“裁汰部门?卿认为应该裁汰哪个部门?”
朱厚熜越来越感兴趣。
其实朱厚熜早就对于目前的朝廷情况不满意。不仅仅是朝廷部门,对于内廷二十四衙门朱厚熜也是非常不满意。一大堆没什么用的部门,都要安排足够的人员。或者说不少部门功能完全是重叠的,并不需要单独成立部门。
这样浪费朝廷多少钱。
朱厚熜对于杨廷和最满意的一点就是,杨廷和新政当中进行的裁汰冗员的事情。
杨廷和裁汰了近二十万冗员,当然里面大部分算不上是冗员,是吃空饷的,其实没有那么多人。但效果是一样的。正是因为杨廷和的新政,所以让朱厚熜才能够轻装上阵。
不仅仅是给朝廷节省了钱。
主要是让朝廷各部门瘦身了。如果不是当时杨廷和新政,裁汰了那么多冗员,现在做什么事情都会很难办。因为有大量吃空饷的,不干事拿钱。
现在王时中说,完全可以裁汰部门,这就让朱
厚熜兴趣满满。
“臣认为第一个可以裁汰的部门就是太常寺。”
“臣有异议。”
王时中刚刚说太常寺,内阁阁臣蒋冕站了出来。
指着王时中道:“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坛壝、陵寝之事,都是国家礼仪之大事。朝廷可以裁汰任何部门,也不能裁汰太常寺。我大明朝乃礼仪之邦,岂能裁汰太常寺。”
蒋冕是真的生气。
此次指责王时中,真不是因为王时中和王瓒、王宪他们一起,打击过自己,完全是就事论事。
蒋冕是维护礼仪的。
岂能允许裁汰太常寺。这还不够,蒋冕继续道:“自唐代有了太常寺开始,到现在已经九百年时间。太祖高皇帝以礼治国,尤其重视太常寺。到了现在岂能裁汰太常寺?祖制岂可改?”
“蒋阁老,裁汰太常寺,不是说朝廷不要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