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和朱瞻基慢吞吞地来到正殿,朱棣高居上首,冲他们冷笑道:“哟,来了?”徐皇后坐在一旁,表情很是无奈。
朱高炽听这父亲森冷的语气,身上的肥肉不由地一抖,低声说:“爹,儿子带着瞻基来看您了。”
朱瞻基眼睛一转,似乎察觉到了祖父不好的心情,甜甜一笑:“祖父,孙儿来看您啦!”
朱棣嘴角一抽,看着大孙子天真纯稚的面容,忍不住露出一个慈祥的笑容来,好在他很快就反应过来,故作威严地咳嗽两声,说道:“去找你祖母玩吧,我和你爹有话要说。”
朱瞻基听话地跟着祖母去了后殿,临走前还回头看了看祖父和父亲,满脸都是疑惑。
奇怪,祖父怎么不抱他了?
徐皇后和朱瞻基都退下了,朱棣这才打量了胖儿子一圈,不怀好意地说:“天幕方才说的,你都看到了?”
朱高炽擦汗:“爹,我也不知道……”
朱棣说道:“别和我说这些没用的,因为你和瞻基搞的幺蛾子,老爷子现在都快气死了,若非我装死,肯定得挨一顿骂!”
朱高炽犹疑地说:“爹,那内阁的事,儿子也不知怎么回事。”
朱棣斜睨他一眼:“谁问你内阁了?天幕说的不清不楚的,我也不知道这内阁干了什么,现在最要紧的,还是那个朱祁镇!”
他严厉地说:“瞻基还小,不懂这些,你这个当爹的可得把眼睛擦亮了,看着他,不能叫朱祁镇这种货色出生!”
朱高炽面露难色:“爹,这怎么阻止,现在连朱祁镇的生母都不知道是谁,防也不知道放谁,还能不让瞻基生孩子不成?”
朱棣没好气地瞪他一眼:“若是此子生母贤良,怎会教出这样混账的儿子!日后给瞻基选妃,不拘相貌如何,人品一定要好,明事理,才能教出好孩子。”
朱高炽欲言又止:这不一定吧?但嘴上还是嗯嗯敷衍了一通,决定回去叮嘱张氏,让她注意着点。
【朱棣的又一显着功绩,则是派人编纂《永乐大典》,当然,这并非是他一人之功,还要归功于无数编写此的人昼夜辛劳。永乐元年,朱棣决心修一部巨着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至于天、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一年后修成《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于永乐五年定稿,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于永乐六年才抄写完毕。】
【正统年间,《永乐大典》一直被放置在楼中,由于刊印的工序太过繁复,只刊印了一本,收藏在皇家自己手中。正统十四年,南京渊阁大火,《永乐大典》的原稿付之一炬。嘉靖三十六年,宫中大火,《永乐大典》正本险些被焚毁,嘉靖皇帝担心《永乐大典》有失,便命人进行重录,隆庆初年,重录工作这才完成,也称《嘉靖正本》。】
朱元璋淡淡地说:“还不错。”
燕王一怔,立刻露出笑容,被亲爹瞪了一眼又收回去,但还是忍不住偷笑。
被亲爹夸奖的滋味真是不错啊!
太子妃常氏神色有些不安,老爷子对燕王的态度似乎好了很多。
朱棣一怔,说道:“我只是有了大致的计划,看来还真修成了!”
他十分满意,决定这本《永乐大典》就交给姚广孝了。姚广孝办事,他很放心!
不过现在看来,《永乐大典》只有一本还是少了,还得花心思叫人多刊印几份。
【《永乐大典》是中国最着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有万之的称号,共卷,分装成册,全约3亿千万字。它保存了1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化遗产的珍品。】
【《永乐大典》的最大贡献在于保存了我国明初以前各种学科的大量献资料,所载之以宋元时期的着作为多,大家知道,由于岁月变迁、战火纷乱等各种原因,许多籍都没能流传下来。到了清代,只有十之一、二还在流传。而《永乐大典》收录的典籍除去儒家典籍、史传百家、历代集等,还收录了大量的方舆志乘、小说戏曲、医学方技、道佛典籍等,其中有些籍已经遗失,通过永乐大典,居然能整理出部分遗失的籍。】
不少人雅士见状,喜不自胜。
“若有了此,许多籍也就不怕丢失了!”
“是啊,许多先人着作被毁,让人看了就觉得可惜。”
“不过编写这样一本,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恐怕都不少啊……”
嬴政若有所思,这倒不错,还能收录许多有益于国家的籍,只是竹简刻字也太过麻烦。
李世民好奇地说:“这英国、法国又是哪里的国家,怎么从没有听说过?”
刘彻见状,叹道:“我倒也想见见这《永乐大典》,对大汉有用就更好了!”
朱棣愈发骄傲,这给他长脸啊!什么英国、法国,还是他大明最优秀!
【可惜的是,由于战乱和朝代更迭,《永乐大典》许多都已经失散,或毁于战火,或流传海外,近现代只能整理出四百多册。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存在放于华北的《永乐大典》被运往上海。193年,上海沦陷,六十册《永乐大典》被运往美国国会图馆,后转运台湾,暂存台北故宫博物馆,另外留在上海的二十五册后来回到了北京。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国家将散落的大典归还,但全本《永乐大典》,我们今生恐怕是无缘得见了,这对华夏可谓是化上的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