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秘籍小说网>历史军事>去大明湖要坐到哪个地铁站> 第78章 大战红崖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8章 大战红崖子 (1 / 2)

到了下午,谭广带领六百名临时拼凑的骑兵迅速出发。

此时的明军虽然没有大量骑兵,但是广宁中护卫一路南下,经过两场战斗,已经缴获了五百多匹战马。

这些马虽然也不是严格意见上的战马,只能叫作军马,身体羸弱,只能算是能够勉强一用。

朱植带着前军二百辆战车紧随其后,郭英带李威手下四千四百人和叶望的一千人迅速跟上。

金州离红崖子还有三百里地,骑兵急行军需要一天一夜行程,战车需要两天行程,步兵则需要三天行程。

当晚,朱植率领大军沿着辽东半岛南边一路疾行,前行了五十里才安营扎寨,埋锅造饭。

四月二十一日早上,天渐渐下起了小雨,十分不利战车前进。

辽王一想到前边的吴高要承受两万蒙古铁骑的压力,还是咬咬牙,一大早就督军冒雨前进。

车兵们都下来推车,加快前进速度。

张石他们因为风向的影响,从海上南下金州竟比计划中多花了一天时间,刚到金州东海岸,就遇到金州卫的一名千户在此等候,传达了辽王的最新命令。

张石知道,辽王所说的红崖子就是后世的庄河,也是他曾经当过兵的地方,马上率领船队继续东进,直奔红崖子而去。

老将马云还真是料事如神。

正当朱植和张石分别率领两路大军水陆并进、紧赶慢赶的时候,广宁卫已经在二十一日早上迎来了从东路撤退的六千蒙古骑兵的冲击。

老将吴高和杨也算是沙场经验丰富,率领广宁卫四千余主力在红崖子提前严阵以待。

此前,二人带领兵马一路向东到了海边,见周围大多是丘陵,坡势平缓,难以迟滞蒙古铁骑进攻速度,只是有一条大河紧靠大海,入海口旁边山崖通身赤红,地势相对险要,心知这里应该就是辽王所说的红崖子。

吴高带人在山崖下设下密密麻麻的陷坑,陷坑后布下手持钢盾的五百名刀牌手,刀牌手后是五百名火绳枪手和五百名弓弩手。

为了防止元军迂回到后方进行偷袭,吴高又让人在阵地右后方挖了一道长达三里的弧形壕沟,以五百名弓弩手和四百名刀牌手防守,两千名长枪手则在阵地中央机动。

这还是冷冰器时代典型的线型战术,也是大明步兵克制元军铁骑的经典阵型。

辽王给他的五十名火枪手则配置在左翼的山崖之上。

这都是辽王的宝贝圪塔,吴高可不敢将其置身险地。

当一千蒙古骑兵发动第一波进攻时,雨并不大,尚能张弓射箭。蒙古骑兵?过河水,从正面扑向明军。

明军的五百支火绳枪受雨水影响,未能及时打响,所幸前面有陷马坑的迟滞,再加上弓弩手的帮忙,总算迟滞了蒙古骑兵的速度。

蒙古骑兵一阵呼啸,又掉头回到河的南岸,损失还不到百人,但已经探明了明军的虚实。

正当明军士兵庆幸击退了蒙古人时,阵地的右后方又出现了黑压压的蒙古骑兵。

原来,刚才的第一波骑兵只是元军吸引明军火力、探明虚实的一个幌子,主力已经乘机从河流上游渡过了河,渐渐在明军右后方形成一个包围圈。

其实,元军这时完全可以继续北撤的。

只是两个月来,他们一直在围城,并未能发挥蒙古铁骑的野战优势,心里十分窝火,总想在这野外消灭这数千明军步兵,多少挽回一点颜面再走。

元军完成对明军的迂回之后,雨水渐大,蒙古人的复合弓虽然是骑射利器,但在运动中渐渐解胶,无法使用,只好改用刀枪近距离攻击。

明军这边,火绳枪本来配备并不多,还很快因为雨水彻底哑火。明军弓手也无法拉弓,弩手也明显降低了准头和射程。

血腥的近身肉搏已经不可避免。

吴高感觉压力倍增,只好见招拆招,把盾牌手全部调到右后方防守。

好在明军事先有军工铲的帮忙,已经挖了三里多长的壕沟。

当五千蒙古骑兵逼近明军大营时,发现要冲过这壕沟,还得先填平这壕沟,只好暂时组织人手在远处挖运土石。

杨这时发现那五十名火枪手留在山崖之上,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果断下令他们下山支援。

元军开始还在欺负明军火绳枪失灵,当着明军的面,赤裸上身大摇大摆地往壕沟里扔石头、填土方。不一会儿,就听到对面的明军再次响起“啪啪”的枪声。那些赤裸上身的元军被撂倒一片。

明军毕竟有迅雷铳的加持,是不惧下雨的。

元军只好又穿起盔甲,在盾牌的掩护下,继续填沟。

这样一来安全是安全了,不过对体力的消耗极大,动作渐渐迟缓起来。

杨发现这一情况后,就叫五个弩手配合一个火枪手,集中火力攻击蒙古人的盾牌手及藏在身后的士兵。

相对宋朝以前的中原军队来说,明军配备的弩射程虽然普遍降低了很多,只有七十米左右,但是增强了抗水性,还是能凑和着一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