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子山,波月洞。
洞中住着一群妖怪,头领黄袍怪也是有些来来历。原来黄袍怪是一匹狼,修练得道,成了精,并且混的很不错,在天庭担任二十八宿奎星之职,得了正果。因此,准确的说,黄袍怪并不是妖精,而是一个神仙。
黄袍怪原是天上二十八宿的奎星,也就是奎木狼。因在天界时与披香殿侍香的玉女有情,“恐玷污了天宫胜境”,思凡下界占山为怪。
下凡之后,摄来托生为宝象国公主百花羞的玉女,与之作了十三年的夫妻,并生下一儿一女。
其实,波月洞也就是个名称,其实是一座金塔,而奎木狼一群妖怪就是住在塔里。
这时,金塔外急匆匆的跑来一个巡山小妖,兴奋地冲进了塔门,来到黄袍处喜声报道:
“大王,小的们刚刚在外巡逻,东面的山林中来了几个和尚,正向我们这边行来。这是送上门的吃食,大王我们要不要把他们捉起来?”
坐在上座的黄袍一听,哪里有不允的道理,呵呵笑道:“你们做的好,把外面的人全部叫回来,我们就来个守株待兔,只要把这几个和尚捉来,本大王重重有赏。快去吧!”
“好勒,大王,你就瞧好吧。”那小妖领命出去,来到外面,把一干小妖全部叫进塔里,以免被几个和尚察觉给跑了。
没一会儿,一切就准备就绪,布置妥当,张网已待。等着唐僧他们自投罗网了。
……
话说唐僧一行出了山林,没走多远就已经可以看见,金光闪烁,彩气腾腾。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座宝塔,金顶放光。这是那西落的日色,映着那金顶放光。
早已又饿又累的唐僧,看见那金塔,喜不自禁的说道:
“自从离开东土,我就曾愿逢庙烧香,见佛拜佛,遇塔扫塔。前面那光的就是一座黄金宝塔,塔下必定有寺院,院里肯定有僧人。八戒,你刚刚怎么不曾见到这里,早知道我们也好早点来参拜。你这个惫懒货……”
被唐僧埋怨的猪八戒,现在是无话可说,又能说什么呢?说再多都是他的错。只能点头认错道:
“师父,八戒知道错了,你就不要在埋怨了,我们这不是到了么,我们先去看看,若是方便,我们晚上就在这借宿一宿。”
现在看到金塔了,唐僧也没有心情找八戒的麻烦,催促着向金塔走去。
在唐僧的催促中,一行人很快就来到塔下,只见塔门前横安了一块白玉石板,上面镌刻了六个大字:“碗子山波月洞”。
这时,李东来觉情况不对了,哪有寺庙叫波月洞的,就提醒道:“圣僧,看这名字,这好像不是寺庙吧,哪有寺庙叫波月洞的。”
本来就已经饥饿难忍的唐僧,现在看见金塔,早就已经心急如焚了,那听得进去李东来的话,就说道:
“可能是这地方的习俗把,我们看看就知道了,就算有什么危险,不是还有你们保护嘛。”
可能是这金塔,原本就是佛门之地,后来被下凡的奎木狼占了,现在所有妖怪都在塔里,外面看不出丁点的破绽,就连孙悟空的没有现有妖气,说道:
“东来,没事,一路走来俺老孙都没现什么,应该没事。”
看见孙悟空都说没事,李东来也就不在说了,本来他也没有什么证据。再说了,他巴不得遇上妖怪才好,这样又可以提升修为了。
“八戒,上前叫门。”听了孙悟空的话,唐僧不在迟疑,吩咐八戒去叫门,而他自己就下马,收拾僧袍,整理仪容。
只见猪八戒举着耙子,上前高声叫道:“开门,开门……”
那门内有两个把门的小妖,听见门外的叫什么,在门洞里一看外面,就知道买卖上门了,其中一个急忙抽身跑到里面,向黄袍报道:“大王,买卖来了。”
听了小妖的话,黄袍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问道:“什么买卖?”
“门外来了几个和尚,一个肥头大耳,一个满脸晦气,一个尖嘴猴腮,一个长得高大的侍卫打扮,还有一个团头大面,两耳垂肩,嫩刮刮的一身肉,细娇娇的一张皮。还带着一匹白马。在外面叫门。”
只见那黄袍闻言大喜,站起身来说道:“果然是笔大买卖,莫要怠慢了他们。取我披挂来,本大王亲自会会他们。”
只见小妖们抬来铠甲、大刀,给黄袍穿好铠甲,绰刀在手,径直出门去。
门口那个看门的小妖,看大王披挂而来,急忙打开门。
刚刚叫了门,唐僧一行正在等着来人开门,这时门忽然打开,里面迎面走来一群妖怪,领头的那个甚是凶险,你看他那模样、打扮:
青脸红须赤飘,黄金铠甲亮光饶。裹肚衬腰祇石带,攀胸勒甲步云绦。闲立山前风吼吼,闷游海外浪滔滔。一双蓝靛焦筋手,执定追魂取命刀。要知此物名和姓,声扬二字唤黄袍。
看见这一幕,唐僧一行哪里还不知道,这是遇上妖怪了,顿时紧张起来。
特别是唐僧,刚刚还满心欢喜的以为遇到寺庙了,现在却是一群妖怪。这心情大起大落的,也幸好他没有心脏病,要不然这一刺激,还不死翘翘。
那黄袍来到门口,就问道:“你们是什么地方的和尚,为何在我这门前吆喝?”
这一路上,猪八戒受了一肚子的气,本来高兴遇到寺庙,可以歇息了,结果遇到一群妖怪,顿时就火起,嚣张的说道:
“儿子诶,你不认得我了?我是你爷爷!我们是大唐差往西天取经的,我师父是御弟唐三藏。今儿个路过此地,你还不快些伺候我门进去,省的我一钉耙打死你。”
那黄袍一听,怒极反笑,说道:“呵呵……我这只有人肉包子,你们也要进来吃一些吗?”
这时,唐僧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里,就想看看能不能就这样走了。嘴里说道:“八戒,你和他说什么,既然不是寺庙,那我们就另找他处歇息,何须多费口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