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评笑道,“公子何必着急。袁尚只是位次在公子先而已,地位上来说,仍然和公子一致,主公虽然偏爱袁尚一些,但公子的才干,主公也是看在眼里的。”
袁谭急道,“父亲看在眼里又怎么样,我为长子,反而不能继承父亲基业,袁尚寸功未立,却能继承父亲基业,天下岂有此理?”
袁谭这话还是太偏颇了,袁尚虽然没有像他一样自领一军开拓基业,跟随袁绍身边也是立过功的。
郭图道,“公子不用着急。如今吕布和刘备为公子外援,主公若能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还可能立袁尚为嗣,若是不能,一定会立公子的。”
袁谭问道,“这是为何?”
辛毗笑道,“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主公立公子为嗣,公子可以内修仁政,外接吕布,必成大业,如若立袁尚为嗣,主公难道不怕公子自立,更联合吕布刘备,消灭袁尚吗?如此,主公辛苦创下的基业,就要毁于一旦了。”
袁谭一愣。
如果没有继承父亲基业,就自立直接跟袁尚抢?
他之前倒是没有这样想过,但听到辛毗这么说,忽然觉得很有道理。
这么大的基业,凭什么让未立寸功的袁尚继承,如果父亲真让袁尚继承,我在青州,未必不能自立,然后借吕布的势消灭袁绍。
而借了吕布的势后,就算争得冀州,并州,如何对付吕布曹操,他却没有想过,似乎只要打败了袁尚,他就天下无敌了。
看起来似乎袁谭前期非常贤明有才干,现在却越来越昏聩了,就跟吃了降智药一样。
其实不然,天下诸侯混战,如同笼中之兽一般相互拼斗,前期北方数十诸侯林立,袁谭比起田楷,孔融,张扬之类,肯定是贤明的,但是现在这些不怎么行的诸侯已经全部下线,剩下来的,都是曹操,吕布这种人了,袁谭的才干就不够看了。
南方,陆逊大军。
吕布给他的两万大军,真正的刷新了陆逊的认知。
陆逊虽然是生,但他的涉猎非常广泛,兵兵法他都钻研得很深。
但他从未见识过吕布手下这样的军队,动止有法,互相配合,阵法熟练。
吕布也不藏私,将各种练军之法倾心教给陆逊。
陆逊学的很快,再加上自己本来就对军事有独特理解,很快就学会了孔明练军的精髓。
陆逊很急切,他觉得自己手下有吕布这两万精兵,足以打败一切山越贼,至于吴郡和会稽的三万多新兵,完全可以一边打仗,一边训练。
十一月,陆逊正式出兵,征讨丹阳山越贼。等到将山越完全征服,丹阳,吴郡,会稽将成为吕布的稳定后方。
本来吕布对于北上和袁绍对敌,对后方孙策还是很重视的,打算留张飞,赵云,甘宁等全明星阵容防守孙策和周瑜,毕竟这两人一人有勇,一人有谋。
但是现在有了陆逊,吕布就不怕了,可以将大部分战将全部带到北方去。
江东孙策周瑜,留陆逊一人足矣。不是吕布托大,而是知道,孙策的重心,肯定会向西,只要他的主力不来侵扰,就不可能打得过近六万大军的陆逊。
转眼,又到了年关。
这一年,袁绍和曹操对峙了近一年,损兵折将又耗粮,却没有取得什么战果,算是一年时间又浪费了。
孙策,虽然身为扬州刺史会稽太守,丢掉了自己的会稽,又丢掉了吴郡这个大本营,跟两郡世家彻底决裂,但他收获了无数人丁,强抢了无数财物,又征集了十万大军,本来他在吴郡和会稽,能够获得的利益就是少之又少,发展了四五年多,仍然只有四万军队,要不是先后征服了丹阳太史慈和豫章华歆,后来又拿下了江夏,他的实力也许依然只有四万人。
由此可见吴郡会稽世家隐匿人口的能力。
这样算来,就算丢了两个世家林立的大郡,孙策实际上还是收益远大于损失的。
而其他诸侯更是都收获满满。
吕布和刘备不用说,一年时间,官也升了,又从袁绍那里得到了军械,粮食,马匹。还得到了吴郡和会稽两个郡。更得到了陆逊这样的超世之才,从此江东之地,都有陆逊为他镇守,论才,武双全,论势,有无数陆家子弟为他保驾护航。还帮吕布吸引了火力,让江东各家只会去与陆家明争暗斗,而吕布却可以稳坐钓鱼台。
简直完美。
吕布甚至可以往后一生不踏入江东都没有关系,陆逊可以为他搞定一切。
这比吕布数年前的规划还要轻松,毕竟之前吕布还觉得以后自己还要再来江东与孙策大战一场呢。
陆逊之才,不亚周郎,这可不仅仅是恭维而已。
除了吕布以外,公孙度和公孙瓒收获也不小。
公孙度攻取了钩力,这一块地与中原相距甚远,至少暂时来说,公孙度这个诸侯,可以说是安如泰山。没有谁比他的后方纵深更难攻克。因为要攻克钩力,只有辽东的军队能够忍受酷寒,而辽东又偏偏在公孙度手里。
可以说,往后公孙度唯一要做的,就是收纳中原流民,将他们送到钩力去,发展钩力的经济。
公孙瓒虽然没有收获土地,但是袁绍跟曹操相持,让数年来独自面对袁绍透不过气来的公孙瓒有了喘息之机,也趁机发展了一波势力。而借兵给公孙度攻击钩力,自然也不是无偿的可以,也得到了不少粮草和财物。
所以到了年末盘点的时候,袁绍出离的愤怒,更加的痛恨吕布,要不是吕布横插一脚,自己早就打垮了曹操了,袁绍终于下定决心,来年开春,正式讨伐吕布。
不过袁绍城府很深,虽然已经决定了讨伐吕布,但表面上却没有任何表现,仍然神色如常的和部众欢度新年。
当然,曹操,吕布,孙策,都知道,来年的最大事情,就是吕布和袁绍的大决战。无论谁胜谁负,天下形势都会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