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完《破碎虚空》后,为了找个靠谱的出版社,当时的曹志强,就决定先去周围踩个点。
在没有互联网搜索的情况下,只能用土办法,也就是去附近的摊店,去翻找各种武侠小说看。
在1983年春,国内的化产业因为在源头方面还没完全放开,尤其是印刷厂方面没放开,所以个体商虽然有了,但并不多,盗版也有,可同样不多,并且私人摊的籍种类非常少。
此时你想买,尤其是武侠小说,最靠谱的方法,就是去遍布全国各地的新华店,而租看,当然是去图馆。
摆地摊卖的个体户倒是有,比如鼓楼大街那边就有,但他们卖的,基本都是过时的杂志报纸,要不就是一些不正经的。
比如什么某某大战女魔头啊,某某大战女土匪啊,肉x团啊,龙虎豹啊之类的黄暴,又或者是什么少林某某功,武当什么什么秘技,又或者什么什么气功。
没错,此时摆地摊的个体商那里,正经的图是没有的,因为进不到货。
为什么呢?
因为在这个时期,印刷厂几乎都是国营或集体,且都是政策挂帅,旱涝保收,没有自负盈亏,很少有经济自主权,当然就缺乏盗印的动力。
而此时的杂志期刊基本都是走邮局,图则直接走各地新华店,铺货发行方式也基本都是公对公,很少有公家对个人的。
所以此时你个人要想摆摊卖,你连进货渠道都木有,正规人家轻易不卖给你个人。
因此在这时期,你要订杂志,那就去邮局,要看,那当然就是去新华店。
什么各个机关事业单位,还有企业之类的内部刊物也有,但那种东西的圈子更小,内容更枯燥,没啥流通性,更没啥摆摊的价值。
既然如此,那此时的个体户商都卖啥?
那没得说,八成是走水货啦!
什么港台走私过来的各种籍,还有各种走私或者私人录制的录音磁带,此时卖的那是相当火。
反正有关部门轻易不来扫荡,就算有关部门来扫荡了,只要你跑的比别人快,那就没问题。
所以此时敢去摆地摊的人,几乎都是跑步小能手。
不过,地摊学真正要崛起,还得是八四年以后的事儿了。
总之,有天当他来到附近的一家新华店后,就开始到处看武侠小说。
他不是看哪个武侠小说好看,而是看哪本的质量比较好,定价比较高。
尤其是要抄下那些发行武侠小说的出版社名字。
这样的话,他以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选出一个相对靠谱的出版社,找到出版社地址,并给这家出版社投稿。
可就在他记住好几个武侠小说的出版社名字,打算回去研究研究的时候,忽然发现店的一个年轻女销售员,正趴在柜台上写东西。
随口一问,她竟然很自豪的说,自己正在写诗,打算给《诗刊》投稿,还说她之前有首诗被选中,不但发表了,还给了她20元稿费呢。
这么一聊天,曹志强发现对方对出版这块儿很熟,于是就勾起了曹志强的兴趣。
通过跟新华店那个女销售员的聊天,曹志强这才发现,原来在这个时代,纯新人一开始就写出版武侠小说的话,会很麻烦。
反倒是像他之前那样,先给杂志社投稿,在人家的杂志上,刊登点诗歌散跟短篇小说,赚钱更快更稳。
因为武侠小说属于图类,要正规出版的话,就要有号。
号这玩意儿,如今都是出版署分配给各个出版社的。
这个东西可以理解成粮票肉票,都是有数量限制的。
一般越大的出版社,能分到的号就越多,反之亦然。
正因为有数量限制,所以相当稀缺。
正常来说,一个没名气的新人想要出武侠小说,出版社考虑到各种风险,往往不会给你出。
就算出版社编辑看重你的章,决定给你出版了,一般也不会给你多少钱,多数情况是按照千字多少钱给你稿费,通常不会高过千字十元这个天花板。
最离谱的是,你千字十元这么便宜的卖了作品,版权就不是你的了,都是出版社的。
除非你是有一定名气的老作者名作家,自带流量,才会给你个比较高的买断价,一般还是千字多少钱。
至于版税制?那是什么东西?
所以,要找出版社出,作者名气越大越好,因为作者名气越大,你的议价权越大。
你比如金庸,他去哪儿发都抢手,可以切最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