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秘籍小说网>其它小说>从周朝开始所有的朝代> 第一章 周朝的早期统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周朝的早期统治 (2 / 2)

第一个,天子年幼,没有能力。问题是,掌权的不是天子,而是周公,周公有能力就行了,不用天子有能力,所以,第一条,也就不成为优势;

第二个,周公掌权,人心不服。不服的,其实就是霍叔、管叔、蔡叔他们三人而已

。他们三人,原本地位和周公差不多,如今周公摄政,地位在他们之上,自然不服了。他们不服,不带代表天下人不服。所以,第二条优势,也不成为优势;

第三个,人心思商朝。这完全是武庚的臆想。帝辛到处用兵,耗费民力财力,早已民怨冲天,哪里有什么人心思商?

由此可见,武庚的优势,都不是优势。

他的叛乱,完全是算盘打错了,最后的结果,只有一种结果:“失败!”

一个人,知道形势,固然是智者;但很多自以为智者的人,往往把错估形势,以为是掌握了形势,立即展开了行动。

孰不住,行动得越快,死得越快!

周公非常清楚要灭了武庚的作乱,只需要联合一个人就行——姜太公。

于是,周公联合了姜太公,自己以成王之命率军东征。

姜太公亲临战场,辅助周公。

他们再一次返回牧野,杀向朝歌。

武庚亲自带殷商奴隶主贵族疯狂反扑,负愚顽抗。

最终的结果是武庚、管叔被处死,蔡叔被流放,霍叔遭贬斥。

周公以成王之命封康叔为卫君,建都朝歌;微子为宋君。

他们二人,瓜分了当初武庚、管叔、蔡叔、霍叔的土地。

我们通过这一事,可以知道,周公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

然后,周公更厉害的,在于治理周朝,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贾谊评价周公说:“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

可谓对周公最正确的评价。

孔子也把周公奉为圣人。

周公要是单单灭了武庚,还不足以成为圣人。

他接下来做的几件事,使得了他成为了超越周王和周武王的人。

第一件事是完善礼乐。

周公制礼,是周公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礼,在周公之前,只是祭祀的仪式,和治理国家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周公则不然,除了满足安排祭祀秩序的需要,还根据血缘关系和等级身份,分别制定尊卑之间,长幼之间,亲疏之间各自的不同的行为规范。同时,也确定了嫡长子制。

这样一来,就使得周朝能够更加稳定的治理,社会也更加安定。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的开篇,就长篇大论礼的重要性。

他说:“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然后,详细论证礼的重要性,最后结论:“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类糜灭几尽,岂不哀哉!”

由此可见,这个礼的制定,直接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统治的基础。

第二件事是施行仁政。

周公为此写了三篇章,分别是《康诰、酒诰和梓材》,内容就是要善待百姓,不要给百姓不好的形象,要敬畏老天,爱护百姓。

这些思想,直接影响到了儒家的思想,可以说,周公就是孔子的先师。孔子儒家的那一套,就是从周公这里来的。

周公做了这两件事,声望和地位,已经无人能够撼动。

他摄政六年,十三岁的姬诵,也长到了十九岁。

周公于是还政给周成王。

他在还政之前,作《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这才“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

也就是说,他是顺利还政,不像传言周成王怀疑周公要篡位,于是周公逃到了“丹阳”。

周公离开之后,有一年秋天,周成王与百官穿戴礼服来到周公的住处,突然发现有一只用金色丝带包扎的匣子,成王打开一看,里面有周公亲笔写的向先祖祷告的祭词,当年武王病重,奄奄一息,周公要以自己做人质代替武王去死,周公对武王的一片忠心使成王十分感动。

于是,周成王又召回了周公,消除了两人之间的隔阂。

这完全就是一个胡扯的故事。

这个故事源于白居易的一首诗,诗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以周公的声望和地位,根本就没有流言能够撼动他。

周公还政后第三年,就去世了,葬在了王的旁边。

周成王说:“这表示我不敢以周公为臣”。

这话,也代表着周统治者给予周公最高的待遇。而他,也确实承受得起这样的待遇。

没有周王和周武王,可能没有周朝的建立;没有周公的话,则没有周朝八百年的统治,更没有后世数千年儒家学生的影响。

是以,誉之为圣人,可谓不虚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