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涅佐夫设计局的工程技术人员会不会选择加入润华实业?陈耕比较乐观。
对于这一点,他还是有着充足的信心,原因很简单,对于这些老毛子们来说,苏联解体了,这确实是很难让人接受,他们也的确很是消沉了一段时间,但通过电视、广播……中的电视、广播……他们很难切身体会到一个国家遇到这种变局的时候,对于这个民族来说意味着什么,对这个国家的人民的生活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但这次跟润华实业的包机回国,让他们亲眼看一下现在的俄罗斯处于一种什么样状况下、老百姓们过的什么样的日子,他们就能切身体会到能加入润华实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了。如果再加上人生观塌方带来的加成,陈耕觉得估计能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老毛子愿意加入润华实业。
虽然有点少,但陈耕也满足了,接下来再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争取将一半的毛子留下来——那些用一年时间还留不下,陈耕也没有不计代价将对方留下的想法。
可实际情况却大大超出了陈耕的预料,短短的三天时间,竟然超过了0个毛子愿意留在中国。
没搞错吧?听到这个消息,陈耕登时就惊了:“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不怪陈耕这么惊讶,实在是这个数字太惊人了,2人,相当于所有在润华实业工作的苏联工程师的六分之一,只是自己说了一句话,就有差不多六分之一的工程技术人员愿意加入润华实业?如果等从俄罗斯回来那又会有多少人?
这怎么听怎么让人觉得不靠谱!
“我也觉得有点奇怪,挨个的和名单上的这些人确认过,他们明确的告诉我,希望能够留在咱们润华实业,”说起这个,李立华一脸的自豪,这些愿意留下来的可都是航空领域的专家,每一个都是宝贝疙瘩:“您仔细看看,高级工程师能有三分之二呢。”
高级工程师有三分之二?
陈耕连忙仔细看了一眼名单,果然,李立华说的没错,在后面的职称备注一栏中,备注为职称为高级工程师、副高级工程师的比例相当大,虽然没数,但既然李立华敢说是有三分之二,那么就算是没有这么多应该也是相差无几。
陈耕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我擦!
好消息啊!
陈耕忽然意识到一点,或许自己之前对这些老毛子的评估太保守了?
在房间里来回踱了几步,陈耕忽然停下脚步,道:“既然这些苏联的专家对咱们这么信任,咱们就不能亏待了人家,这样,在他们回国之前给他们搞一个隆重一点的入职仪式,合同、待遇方面尽量从优,另外在给他们回国携带的东西方面也要做些区分,这些正式入职的专家的东西尽量丰厚一些。”
“好的,我这就去安排。”李立华立刻道。
“薪资方面按照现有的制度来执行就行,不要搞特殊情况,不过在签字费方面可以适当的放宽一些,”陈耕走了几步,又吩咐道:“还有,你想办法问问那些黑海造船厂的专家,问问他们愿不愿意留下来……如果有必要,也俺来他们回去一趟,看看现在的乌克兰跟咱们国内有多大的差距。”
“是。”
————————————————
陈耕说要给兹涅佐夫设计局这些愿意留下来的0多名专家一个隆重的入职仪式,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在这些专家即将返回家乡探亲的前一天,润华实业为这2名俄罗斯专家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入职仪式。
之所以说是隆重,是因为不但江南省电视台的记者扛着摄像机来了,连央视的记者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这充分说明了我们改革开放进行到现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外国专家也有了相当的吸引力,否则为什么会有2名俄罗斯的高级专家一次性入职我国的企业?
趁着入职仪式还没有开始的空挡,几个记者小声的聊着天:
“润华实业厉害了啊,啧啧……一次就有2位苏联的航空专家入职,牛x大发了。”
“谁说不是呢,2个苏联航空专家啊,估计在咱们国家的历史上都没有过,听说听到了这个消息,中航工业那边的眼睛都绿了。”
“能不绿么,这可都是宝贝疙瘩,”搭话的这位显然也是知情人士,一脸神秘的道:“我给你们说啊,听说这个事之后,中航工业的领导们没少给陈董打电话,就希望陈董能匀几个名额给他们,结果被陈董给骂了回去……”
“这不是废话么,这些人可都是宝贝疙瘩,换了我我也给骂回去。”
“唉,可惜润华实业不是国企,如果是国企那该有多好……”
“这话说的就不对了,就算润华实业不是国企又怎么样?人家好歹也是军队企业吧?不管是国企还是军队企业,那都是咱们中国人自己的企业,提高的都是咱们国家的航空技术水平,那都是好事……话说回来,我倒是看好润华实业的这股子拼劲,你们还不知道吧,润华实业跟德国人合作的那个飞机,现在都进入了原型机的制造阶段了。”说到这儿,该记者一脸的得意和自豪。
果然,这话一出口,在场的几位记者全都惊了,纷纷问道:
“真的假的?”
“是啊,真的假的?”
“这么快就进入原型机制造阶段了?这么也太夸张了吧?”
“老刘,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从哪儿得到的消息?”
…………
不怪这些记者们的反应这么激烈,实在是润华实业与德国公司合作的这个p—5飞机可是咱们国家能够生产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具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大型民航客机,载客量跟波音3、空客a320这些主流的中短程干线飞机差不多呢,使用的也是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发动机(虽然是引进的前苏联兹涅佐夫设计局的发动机,但既然是引进过来了,那自然就是我们自己的),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们自己的大飞机了,比起麦道—80这种纯粹给别人当代工组装工厂的主儿不知道强出了多少倍去。
也正是因为这款飞机的意义如此重大,所以记者们才对这款飞机如此关注,此前媒体们对这款飞机不怎么报道,一个是润华实业的嘴巴很严,对这款飞机的进展情况闭口不谈,另外一个,也是大家心里头一个下意识的、谁都不肯说出来的想法:败人品。
这些年来咱们国家其实一直都是无比渴望进入民航客机这一领域的,从早些年的运—10到后来的麦道—80、用运运输机改的客机,都可以看做是咱们国家为进入民航客机这个领域所做的努力,但运—10说实话不能算是一个成熟的飞机,共和国当时的经济情况、工业情况和科技情况也支撑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