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陈耕对这次与银行的合作高度重视,但这并不代表陈耕会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进来,相比于这次与银行的合作,陈耕对那架前几天刚刚抵达的伊尔—6—ll航空发动机空中测试平台的重视程度似乎更高一些。
站在飞机的跟前,陈耕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片刻后,他扭头向空军的同志问道:“李工,这架飞机的状态怎么样?”
“好,非常好,”说起这架飞机,这位来自空军地勤的李总工程师就不停的点头,对着陈耕兴奋的喋喋不休:“苏联在这架飞机上没少花功夫,虽然飞机稍微有点老了,但使用频率不高,维护保养工作做的也很到位,几乎所有零件的性能都在巅峰状态,我还从来没见过一架老毛子的飞机能保持这么好的状态的。”
作为国内第一架、也是唯一的一架用大型四发喷气式运输机改装的航空发动机空中测试平台,空军和中航工业总公司对这架伊尔—6—ll的重视程度超出了陈耕的想象,飞机还没抵达海洲,空军方面就从已经熟悉伊尔—6这款飞机的地勤人员中抽调了两个精干的维护保养小组赶道润华实业,协助润华实业对这架伊尔—6—ll进行全面的大检修。
“都在巅峰状态?”陈耕有点惊讶:“老毛子可是够下本的。”
“谁说不是呢?”李总工程师应笑的合不拢嘴,他太清楚这么一架飞机对于共和国航空工业、尤其是航空发动机行业的重要意义了:“里面的设备保养的也很好,兹涅佐夫设计局的专家们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不过那些玩意儿我们不懂……”
兹涅佐夫设计局的专家正在对机舱内的测试设备进行调试?陈耕连忙进去,准备看看热闹。
因为是在地面的缘故,这架伊尔—6—ll并没有启动发动机来消耗发动机宝贵的使用寿命,而是依靠地面电源车来为内部设备的运转提供电力,走进这架伊尔—6—ll,里面内有点像是空中预警机,各种各样的检测设备摆放的满满当当,有十多位在润华实业工作的兹涅佐夫设计局的专家正在对设备进行各种各样的调试和检测。
看到陈耕和谢老爷子进来了,负责nk—8发动机的改进工作的副总工程师阿夫杰耶维奇立刻迎上来。
他脸上看不到对眼前这架前苏联国宝级的航空发动机测试平台流落到中国的无奈和伤心,相反,他脸上似乎兴奋更多一些,不等陈耕开口询问他就主动向陈耕和谢闵声介绍道:“陈,谢,我们刚刚完成对检测设备的检测和调试,所有的系统都运转良好。”
“一切良好?”陈耕有点惊讶,他以为没大有小的总应该多多少少的有点小问题的,现在阿夫杰耶维奇竟然告诉自己这架飞机以及飞机上的所有测试设备连一点小毛病都没有,状态好的就跟刚刚出厂、完成最终测试的新飞机似的。
阿夫杰耶维奇肯定的道:“这么说吧,就算是让这个大家伙现在就开始工作,如果咱们的发动机组装完成,用这架飞机临时充当地面测试中心都没有问题。”
这个回答不但超出了陈耕的想象,也超出了谢老爷子的想想,谢老爷子挺惊讶:“这玩意儿还能充当地面测试中心?”
阿夫杰耶维奇给老爷子解释道:“本质上,这种航空发动机空中测试平台就是将一个航空发动机的检测中心给整个的集成进一架飞机里,不但可以测试发动机在空中的实际工作情况,也可以做所有的地面测试工作。
当然,从可行性上来说没问题,但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说,要用空中测试平台做地面测试很不划算,一般没有人会这么做。”
这倒是!
听阿夫杰耶维奇这么一说,谢老爷子也反应了过来,这就像是一发炮弹就能解决的目标,你不用炮弹偏偏选择价格不知道比炮弹贵出来多少倍的弹道导弹去解决一样,弹道导弹能解决不?肯定没问题,但用弹道导弹去解决一个一发炮弹就能解决的目标,那未免也太浪费了一点。
陈耕现在不关心浪费不浪费,他关心的是这款改进的、第一批总计五台发动机什么时候能够生产出来,开始进行测试。
对于这个问题,阿夫杰耶维奇的回答是:“三个月吧,再有三个月就差不多了。”
“还要这么长时间?”陈耕听的眉头一皱,有些不太满意:“兹涅佐夫设计局生产一台发动机用不了这么长时间吧?”
作为一种超高精密的设备,航空发动机的生产是一件极其耗时间的事情,即便是对于美国、苏联这样的航空工业大国来说,生产一台发动机也需要几十天乃至数月的时间。
为了提高生产速度和效率,就诞生了“批次”这个概念:根据实际的需要,一次生产几台、几十台发动机,之后根据生产工序和速度每隔一段时间就开始投产下一批,这样的结果就是可以保证发动机如同流水线产品一样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但就算是这样,如罗尔斯·罗伊斯、普拉特·惠特尼、通用动力这样的世界级的航空发动机巨头,各类航空发动机的年产总量也不过是几百台、上千台而已。
虽然润华实业这边已经从苏联引进了全套的生产设备,也从兹涅佐夫设计局引进了许多技术工人,但考虑到润华实业从没有生产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技术和经验,出于稳妥的考虑,这一批用于测试的五台发动机的绝大部分生产工作都交给了兹涅佐夫设计局,润华实业这边只负责生产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管路、外壳等设备。
但陈耕没想到,在设计期间就同步开始备料、设计工作一完成就开始部署生产的兹涅佐夫设计局,竟然需要四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一批总计五台发动机的生产工作,要知道在苏联解体前,兹涅佐夫设计局生产一个批次的nk—8系列发动机的周期大概是50天左右啊。
“先生,我们也没办法,你知道,现在俄罗斯的情况简直是一团糟,”阿夫杰耶维奇低着头,对于这个结果也很无奈:“事实上能在三个月之后顺利完成发动机的生产和组装就是顺利了,我有些担心……”
听到阿夫杰耶维奇这番话,陈耕和谢老爷子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这确实是个问题,苏联解体对兹涅佐夫设计局的正常生产的影响太大了。
向谢老爷子微微侧了侧头,陈耕示意道一边去说。
和谢老爷子来到一旁,陈耕低声道:“三个月不是大问题,但我担心的是,如果万一苏联解体的影响超出我们想象的大,三个月之后还没完成怎么办?这一拖再拖、拖个半年、大半年又该怎么办?”
“我也担心这个问题,”谢老爷子同样皱着眉头:“不但是这个,按照咱们早期的规划,今后咱们要把一部发动机的零部件生产交给兹涅佐夫设计局来进行的,他们要是老这么掉链子,那问题就严重了。”
陈耕没说话,只是表情和谢老爷子的表情一样的凝重。
确实,现在还没有办法准确评估苏联解体对兹涅佐夫设计局的正常的生产生活有多大的影响,但毫无疑问,这种影响再怎么往深里预估也不为过,陈耕可是很清楚,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之后的10年,老毛子的日子简直连沙皇时代的灰色生口都不如,整个俄罗斯可以说是几乎陷入了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指望着兹涅佐夫设计局还能够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双方的合作,陈耕觉得这乐观的未免有些太过分了,更要命的是,如果有人在暗中使坏,在润华实业某个关键的节点上弄出点问题,好不容易才艰难起步的润华实业航空业务可就麻烦大了。
谢老爷子跟陈耕最熟悉,看到陈耕闪烁的眼神,他就猜到了陈耕开始酝酿着自己的小算:”“你想到了什么办法?”
“咱们从苏联引进的航空发动机生产设备,兹涅佐夫设计局的这些技工也都会用吧?”陈耕沉吟了一下,不是很确定的道。
“都会用,”相比于长于战略的陈耕,负责集团具体事务的谢老爷子对这些情况更加清楚一些:“你忘了么,这些设备还是兹涅佐夫设计局的同志手把手的教咱们怎么使用、帮咱们熟悉。”
“这就是了,”陈耕点点头,又问道:“那咱们有没有统计过,现在所有在润华实业的兹涅佐夫设计局的技术工人,有多少是直接在一线生产岗位的?这些在一线生产岗位的,在nk—8的所有生产流程中能占百分之多少?但既然是他们手把手的教会我们每一个设备该怎么用,那应该是所有的岗位上都有兹涅佐夫设计局的人吧?”
谢老爷子的眼睛一亮:“你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