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不由沉思,他对冯嫽自然是赞赏的,那是一种出于对好用工具人的赞赏,无关性别。
但他也敏锐地察觉到天幕的用意,对方似乎是在表达一种思想,一种“女子未必不如男”的思想,早在之前便已经有了蛛丝马迹。
他有些好奇,天幕所处的后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卫子夫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情绪,似乎是激动,她心道:若能如冯嫽一般,凭借自己的才华生活,而不是只能凭借身体和美色,她宁愿不做皇后。
汉使自然不如皇后尊贵,可谁能说皇后就是千好万好呢?
解忧公主微微一笑,骄傲地说:“自古未有女子出使他国之事,但自冯嫽起,便有了。”
冯嫽是她的侍女,但又不仅仅是一个侍女,更是她的助手、同伴。
远赴西域乌孙国,身旁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女子相伴,实在是一件幸事。
朱元璋虽然是个直男癌,还是封建皇帝版的直男癌,但对冯嫽这样的女子,他还是比较欣赏的。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能接受女子为官这种荒谬的事情。
这世间的大多数女子,在他眼里都是繁衍子嗣和主持内宅的工具,什么入朝为官,想都不要想。
马皇后似乎是察觉到了他的心思,柔声道:“我倒觉得,女子为官,未必是什么坏事。”
只是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中,这太难了,当今天下并不允许有这样的女子存在。当然,后宫的女官除外。
【解忧公主非同凡响,她的侍女也是举世无双的人才,若继续称呼冯嫽为侍女,未免不敬,当时人们对她的尊称是冯夫人。这个尊称是她用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换来的,冯嫽代表解忧公主出使西域各国,给予他们赏赐,并对各国进行教化。大汉以女子为使,世所罕见,而她本人的才能更是耀眼无比,她没有任何扭捏之态,反而尽显大国风范,与西域诸国的人交谈没有任何的不便,这让西域诸国的人们啧啧称奇,都对她很是信服,因此冯嫽被尊称为冯夫人。】
【冯嫽虽然身在古代,自幼便被种种规矩所束缚,若是在大汉,她想必是没有机会做汉使的,毕竟大汉风气虽然开放,不讲究什么贞操之类的,但女子做汉使也是绝无仅有的,即使是在太后当政期间,也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冯嫽远赴西域,虽然辛苦,但也未尝不是一次机会,一次展现自己、证明女子未必不如男的机会。】
马皇后细细咀嚼着这几个字:“女子未必不如男?这句话,未尝没有道理。”
朱元璋老大不高兴地说:“皇后——”
马皇后早就预料到他想说的话,制止了他,说道:“我知有些观念与制度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但有些东西是没法改变的。”
“古往今来,确实有些些女子要胜过男子,解忧公主、平阳昭公主,这些女子比起同时代那些碌碌无为的男子,难道不是更优秀么?”
朱元璋一脸别扭:“呵呵,大概是吧……”
马皇后都这么说了,他不好直接驳斥,何况马皇后说的也很有道理,平阳昭公主与李元吉同样是李渊的儿女,但论人品才华,岂不胜过李元吉许多?
武皇后一怔,随即笑了,说道:“天幕还真是语出惊人啊!”
李治轻飘飘地说:“是啊,我那几个没用的儿子,确实比不过他们的母亲。”
他那几个儿子,长子短命,次子沉不住气,三子是个废物,只有小儿子好算可以,但都斗不过他们的母亲。
【冯嫽的高光也不止这些,甘露元年,乌就屠杀死狂王,引来大汉军队的干涉,彼时冯嫽嫁给了乌孙国的右大将,而此人又与乌就屠的关系很不错,西域都护郑吉深知这一点,便派出冯嫽对乌就屠进行劝降。冯嫽果然没有辜负郑吉的期望,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示大汉与乌孙国可是一家人,两国若真的打起来,对你也没什么好处不是?乌就屠成功被劝服了,他决定向大汉低头,将昆弥之位让给元贵靡,只要大汉不亏待他就可以了。】
【冯嫽的劝说,使两国不必大动干戈,便完美解决了这件事情,汉与乌孙重归于好,大汉又将乌孙变成了自己的属国,冯嫽可谓是功不可没。她响亮的名声不仅响彻了西域,也传到了宣帝的耳朵里,他对于冯嫽劝服乌就屠这件事也很欣喜,令其回国觐见,武百官亲自迎接,就连百姓都争相前来,只为见见这位传奇的女外交官。】
刘彻目露欣赏:“此女的确非同凡响,若有机会,我可以任命她为使节,出使西域。”
任命女汉使并不是一件难事,又不是允许女子入朝为官,对他来说易如反掌。
只要利益够大,他才不在乎汉使是男是女。
左右纷纷赞道;“陛下用人不问根脚,正是万民之福。”
解忧公主高兴地说:“她为大汉立下功劳,我定要上为她请功。”
冯嫽的成功,让她也觉得骄傲。
宣帝笑道:“她配得上这般待遇。”
寻常女子自然没有资格让武百官迎接,哪怕是寻常男子也是如此,但冯嫽有这个资格。
【冯嫽向宣帝汇报了此次劝降的始末,对于乌就屠的要求,宣帝一口应下,以冯嫽为正使,命她再次出使西域。冯嫽手持汉节与皇帝诏,向乌就屠宣读了大汉天子的旨意,乌孙国顺利降汉,而西域也为汉朝所一统。解忧公主的使命完成,回到了思念已久的故土,但冯嫽却并没有追随公主离开,而是继续进行自己的事业,如今的她早已不是公主的侍女了,她也有自己的人生。】
【解忧公主的儿子死了,乌孙国由解忧公主之孙星靡统治,但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国王,为此乌孙国国内的形势再次发生了动荡,冯嫽自告奋勇,愿做使者安抚星靡。终冯嫽一生,都在为大汉的对外事业奋斗,只可惜史中并未记载冯嫽生于何时,死于何地,但她的功绩依旧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