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隋帝杨广的目的,大隋之内,世家、门阀、帮派势力根深蒂固,彼此之间盘根错节,形成一张巨大的网,将朝廷政权牢牢地束缚住,并在其上吸血汲髓。
这样的状况,凡为帝者,何人能忍?
大隋两代帝皇都是胸怀大略,手腕超凡的超卓帝王,自然不想此种情况延续下去。
隋帝杨坚自立国之始,便在不停息地跟各大势力斗争,拉拢分化,无所不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削弱他们的实力,从而实现皇权的绝对统治。
可惜,他至死也没能如愿。
不过,在他强卓的手段下,确实镇压住了各大势力,让朝廷对国家的管控力有所加强,各大势力在明面上也基本上是安分守己。
而如今正在位的隋帝杨广,承先帝之荫,加之其本身也是智勇绝伦,比之先帝杨坚有过之而无不及。
数载经营之下,杨广才执行起来了大隋两代帝皇密谋数十年的计划,以战养势,以势分权,再辅以朝廷拉拢分化之力,摊薄各大型势力实力。
如此以往,皇权必然得以加固。
真正做到四海之内,尽皆王土!
各大势力也有意借此染指兵权,所以,即便知道杨广的目的,也只故作不知。
如此郎有情妾有意的情形下,杨广的计划实施非常顺利,而这场战争的结局,自然也就是早已注定。
只是,隋帝杨广可谓是雄才大略,这样明显是玩火的行为实非智者所取。
那么,他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底牌,给了他如此的自信呢?
花雨不得而知。
不过,这对花雨来说都不重要。
如今的山外山庄虽然底蕴不足,但绝对已经是妥妥的二流顶峰势力,再加上在暗处布局的花山、花、李伊道三人,绝对已是强大的一流势力。
这样的实力,即便是爆发花雨上一世记忆中所知的乱世,也足以自保。
只是,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一场声势浩大的远征,就此虎头蛇尾地结束,数十万将士埋骨边疆,也代表着数十万家庭失去了一位家人。
但在朝廷的安抚和镇压下,虽偶有流言,却都无关大局。
朝堂之上,开始了围绕这一次远征结束后的争论。
张须陀的战死是杨广所没想到的,这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远征失败,自然需要有人被推出来承担这个责任,他原本属意背锅的人就是张须陀。
但现在张须陀已经战死,那就必须另寻一位足够分量的人来承担这战败的后果,平息民怨。
各大世家门阀极其默契地把矛头对准了远征领帅鱼俱罗,作为主帅,一战损失数十万将士,还有无数军需物资,若是战胜则功可抵过,但败了,那就只有过。
这给所有针对朝廷的势力一个送到手上的完美理由,他们没有理由不抓住。
但鱼俱罗是杨广亲信,更是杨广在军中的扛鼎人才,如果失去了他在军中的支持,杨广在军中的势力就直接被斩去一臂。
此等损失,他绝不愿承受。
在朝堂上的问罪善后之事,实质上就成为了皇帝跟各大世家门阀的利益交换之途。
各大势力不对鱼俱罗穷追猛打,而杨广也必须满足各大势力的要求,放宽口径,让各大势力之人进入军中。
到了此时,远征高丽一事,到底谁输谁赢,已变得模糊。
但可以肯定的是,被牺牲的众多将士,都只是皇帝杨广跟各大势力斗争的工具,即便是进入远征军中的各大势力精英子弟,也都只是稍强一点的工具而已,生死皆操于人手,丝毫不能自已。
临光殿中,杨广面目含煞,怒气盈盈地将手中茶盏摔碎在地,太监宫女们惊恐地匍匐在地,一动不敢动。
只有大太监杨振玉躬身捡起了茶盏,交给其中一小太监,再挥手让所有人退下。
之后才对杨广道:
“陛下要保重龙体,切勿因那些人伤身。”
杨广已经收起了怒容,靠在椅子上,挥了挥袖袍,道:
“朕只是深恨这些世家门阀的狼子野心,不尊朝廷,不体黎民,典型的朝廷蛀虫。此次远征虽已打开了缺口,但张须陀之死却毁了朕大半布置,看来只能另寻他法。去请华先生入宫。”
杨振玉只是静静听着,而后走到门外招呼来一小太监,派他去请华先生入宫。
而杨广则是平息了心气,开始批阅奏章。
不过半个时辰,小太监领着一位中年生到了临光殿前,杨振玉迎着这生进入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