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驰远被拒绝的彻底,拿着手机失笑,从车上下来抬头看着江维所住的楼层,他刚一回来便从合作的公司也就是江维所在的公司得到消息,江维非常突然的辞职了。
江维是个非常让人放心的小子,大学毕业之后在熊驰远打算将江维带进自己公司的时候,江维非常顺利的找到了工作,而且因为他勤奋努力,业绩和人缘都挺好,奋斗上几年肯定大有前途。
熊驰远也就没强求他一定来自己的公司,可惜他打算与江维正式认识一下的时候,公司接了个外事方面的工程,他这一出去就是大半年,终于回来了,没想到江维居然突然辞职了。
熊驰远看着贴着各种小广告的墙面踩着楼梯往上走,江维是住三楼,挺小的一室一厅,熊驰远站定在门前,敲了敲,果然没有任何动静,熊驰远微微皱了下眉,他还真不知道去哪里去找人,熊驰远又敲了敲门,确定真的是没人之后,转身返回了楼下,坐进车里看着单元门等待着。
守株待兔的话,那小子总会回来睡觉吧。
江维看着地上唯一剩下的那个保险柜,眨了眨眼,站起身走了过去,用上次同样的密码打开了,熊驰远在他开过保险柜之后连密码都没有更换。
江维摸出里面那张他们一家人的烧焦照片,小心的摸了摸,然后看向柜子里面的其他件,江维掏出一个厚点的件夹,坐在地上翻开来。
里面的内容让江维愣了愣,忍不住一页页的翻过去,翻到最后,江维感觉自己的眼睛很热,有什么东西冲破了桎梏钻了出来。
这厚厚的一叠件,里面的内容是从他的爸妈意外身故之后关于他的所有信息,一开始的中学时代并不详细,但从他上大学之后,所有的信息几乎都涵盖在了里面,有他申请助学贷款的申请复件,有他参加学校辩论会的详细辩论材料,有他获得奖学金的证复件,有他校外兼职做促销的照片,甚至还有他参加学校马拉松比赛的照片,一张张的非常细致的做了描述。
直到最后,他大学临近毕业穿着并不怎么合体的西装参加招聘会的情景,以及后来他进入某公司做销售,那家公司的详细资料。
被人这么悄无声息的跟踪监视,而且持续了好几年不被他所知,说起来有些诡异的感觉,如果在他和熊驰远正式接触之前,让江维知道了这件事,他肯定觉得这人绝对是个变态。
但这几次的接触,让江维看得出来,熊驰远这人几乎可以说是对他全然的放纵,甚至说是有种江维不想承认的宠溺的感觉。
所以,这厚厚的一叠件,这种渗透到他八年时间里面的关注,让江维生出了一种两人本就是久违的至亲一般的感觉,原来有这么一个人,在他近八年的孤独寂寞生活中密切关注着他,却从未干预他的任何活动。
既然这么在乎他关注他,熊驰远这些年为什么不来看看他,为什么不能当面的和他说说话?
江维不明白,他皱着眉把件放一边,这里面一定有原因的!
江维继续扒拉着保险柜里面,翻出了另一个件,打开一看,居然是江耀的资料,里面有着大量的照片,几乎都是几年前江耀的犯罪事实。
所以,江耀坐牢真的是熊驰远做的了。
江维把江耀的资料扔一边,继续往保险柜里面找,就剩下最后一个件夹,江维伸手摸了出来。
翻开看到的第一页,江维的手就不受控制的抖动起来,鼻头突然酸,眼皮都要抖动起来,泪到底没忍住,晃了晃落了下来。
这是一张照片,一张惨不忍睹的照片,上面的人除了脸还算是完整的,其他的地方几乎被炸的体无完肤,爆裂开的皮肤下面几乎都能看得到白骨。
然后下面是初步的伤情诊断,身体遍布震波冲击伤、火焰烧灼伤、有毒物质及化学烧伤,同时合并有颅骨、胸、腹、脊柱和四肢等多处骨折几骨裂伤。
江维一页页翻开了下去,持续好几年的复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手术,包裹在层层绷带下形销骨立的人和现在的熊驰远天差地别。
江维想起了那天熊驰远衣领下的伤痕,和那些损伤的内脏和骨头比起来,遗留在熊驰远皮肤之下的伤痕或许只能算是最轻的伤,这些年熊驰远是用着怎样的毅力坚持下来的?
江维已经泣不成声,缩着身子抱着件夹。
这一刻江维终于把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点隐秘的情绪放纵了出来。
为什么每次见面都那么客客气气的……
为什么他时刻想要和熊驰远保持一点距离……
为什么忙活到了几乎半夜也想过来熊驰远的家里……
其实原因很惨烈,他早就有点喜欢熊驰远了吧,喜欢这个见过几次面的男人,男人啊。
他的身体会因为熊驰远的靠近而烫,会因为熊驰远温和的声音而心跳加,会因为熊驰远揉着他头的手掌而羞赧无措,是因为喜欢所以不敢太靠近?
他原来是这样一个害怕付出感情的人吗?
因为他的喜欢,所以错过了守着熊驰远的机会了吗?
此时无菌室之外,宋瑞平瞪眼看着被无意识当中的熊驰远给毁坏掉无菌室的墙壁,半边墙壁被整个切掉,而地上没有一点掉落的石块,就在刚才,从熊驰远的身上突然爆出某种力量,带着一种扭曲的空间的感觉,直接将那墙壁给吞噬了。
与此同时,熊驰远突然睁开了眼睛,感觉到自己的手似乎有些异样,皱眉举起,一眼看到的是熊掌,五个并生带爪的趾,腕骨处有第六指,典型的熊猫掌,第一瞬间以为是宋瑞平搞怪,下一瞬间便知道这真的是自己的手掌。
“怎么回事?”熊驰远看向了时刻在这里守着的宋瑞平。
宋瑞平抬头,下巴朝那边被毁掉的墙壁示意,“继上次的快恢复能力之外,恭喜你又获得了能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