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两汉三国时期,辽东的治所设在襄平,而襄平大致的位置是后来的辽宁省辽阳,而辽阳再往北约一百公里左右就是后来的辽宁省沈阳。然后襄平到柳城,也就是辽阳到锦州的话,其直线距离大概是一百八十公里左右。
当然了,直线距离并不是实际的道路距离,加之汉代的交通条件相对落后,加之公孙渊的三万人马中还有两万的步兵,所以他们的行军速度并不快。
说句实在话,公孙渊当时在出兵之后,如果是快速赶路的话,大概六、七百里的道路,他完全可以在菊花港的战事还没打到一半的时候就赶到菊花港与步度根合流。但是在私心作怪之下,公孙渊却选择了放慢速度。
好吧,步度根是担心公孙渊过来抢战利品,反过来公孙渊又何尝不想减少一下自身的损失?公孙渊有两万步兵,真要是与步度根合流之后,攻城战就得是适合攻城的步兵上,打起来之后的损失肯定不会小。
所以公孙渊当时的心态是先缓一缓,让步度根那些不适合攻击的骑兵去减耗一下菊花港的战斗力,等两头都累得差不多了,他的步兵集团就可以以较小的损失把菊花港拿下来。这种事在那个尔虞我诈的时代,真心的是再平常不过。
就这样,公孙渊的三万大军目前的位置是在后世的盘锦市西侧几十里的地方,也就是刚刚经过了西塞山,即后世的盘山。(ps:辽宁的盘山是不是汉代的西塞山,这个瓶子不是很清楚,只是为了满足剧情的需要这样写了,如果有错也请不要太较真。)
而在陆仁这边,当然早就有打听到公孙渊出兵的消息,但是陆仁方面对此却并不担心,因为当时甘宁与邓艾的军团已经抵达了济州岛,一但辽东方面有什么动作,甘宁与邓艾的两万五千海陆混合军团就要对辽东半岛进行佯攻,逼迫公孙渊的三万大军回援辽东。
只是发回来的消息说公孙渊走得那么慢的事有点出乎陆仁和荀彧等人的预料,不过陆仁这帮子人都是老油条,马上就分析出了公孙渊是想捡便宜的那个意图,于是乎将计就计,故意的让公孙渊走到了现在的位置之后,才由甘宁率领海军在辽东沿海露了一下面,吓得公孙渊不敢再继续往菊花港那边走。
而这时菊花港的战事已经到了中期偏后的阶段,也就是到了“一夜春雷”之后拓跋玉在菊花港城头上玩“魅惑”和“倾国”的那个阶段。这时辽西地区的大雪已经降下,阻断了公孙渊继续往菊花港赶的道路,再加上甘宁的海军在辽东沿海摆了个pse之后就没了踪影,算是一个标准的疑兵之计,这就使得公孙渊犯起了嘀咕,心说是继续冒雪前往菊花港,还是应该回援辽东?
继续往前赶?路不好走不说,甘宁的海军突然露面,不防着点也不行;可正因为甘宁的海军只是露了一下面就没了影,似乎摆明了这尼玛就是个疑兵之计,意图应该是不想让公孙渊去增援菊花港,这种可能性也是非常之大不是吗?
且不说菊花港屯积着大量的军需物资,公孙渊要是能把菊花港给拿下来的话可以捞到大量的好处,另一方面毕竟菊花港是陆仁现时点在辽西地头上最重要的桥头堡,拿下来之后就很可能会意味意陆仁在辽西没了立足点,对辽东的攻击会因此而受阻。
就这样公孙渊犹豫了,最后索性在他现在的位置停留了下来,准备看看接下来的情况再说,而这一拖也就拖到了现在的这个时候。
反过来在陆仁这头,在搞定了一些事情之后,就要抓紧时间对公孙渊的三万人开刀。而陆仁又为什么要拖到这个时候开刀?因为陆仁方面想到公孙渊这头肯定会派出细作前往菊花港打探情报,再计算一下相应的路程,应该就在这几天收到菊花港现况的情报,相信公孙渊在得知菊花港战事终结的情报之后,知道他去菊花港已经没有了意义,那接下来自然就会是退还辽东。
所以现在邓艾的任务,就是把公孙渊的三万人给拦截在西塞山一带,尽可能的让公孙渊的这三万部队回不了辽东……确切的说是不能直接回辽东。如果公孙渊改道绕行,要回到襄平还是可以的,只不过要绕的道会比较远,花的时间会比较长。
但不管是把这三万人在西塞山一带给灭掉,还是逼得公孙渊绕道,都可以满足陆仁方面下一步对辽东的战略需求。灭掉的话不用多说,陆仁现在的目标是包括了辽东和辽西在内的整个辽宁地区,现在如果能灭掉辽东的三万大军,对以后攻打辽东非常有用;而如果是逼得公孙渊绕道嘛,则正好是拖长一点与辽东的作战时间,一方面可以拖一下辽东的经济,另一方面也是可以让老曹那边安安心心的去汉中打仗,对菊花港那边占据柳城也非常有帮助。
好了,这些战略上的事就说到这里,现在还是来看看邓艾这里……
————————————————————
“什么?城寨之中仅有千余守军,还个个都疏懒大意?”
想想也是,公孙渊带了三万人去攻打菊花港,在经过了西塞山之后,这个城寨就变成了大后方。再者说了,当时的信息传递不便,公孙渊都还不知道菊花港那边的战况,城寨这里又能知道些什么?
而且相比起公孙渊驻扎在野外的三万大军,他们这里又哪会有什么战事可言?基于这种心态,城寨中那些半吊子的守军会严防死守?这种惯性的思维,诸多的名将、大将都会有,更何况这些平平无奇的辽东军兵?就拿原有的历史来说吧,邓艾偷渡阴平的时候,最先碰上的江油蜀中守将马邈就是这种情况……
闻知此讯,邓艾当机立断,命令前锋的三千士卒全线登陆,以急行军的方式向西塞山城寨进军。要知道邓艾选择的登陆地点距离西塞山城寨仍有四十里左右的山道,如果动作不够快,搞不好会连城寨都还没攻下来,闻讯的公孙渊大军就已经退回来了。
邓艾率领这三千人先行一步,他的学长副将则领着余下的五千人分成了两部。一部份人马由副将率领着对辽东方面进行警戒封锁,另外的一部份人马则忙着将舰船中的粮草器械装车,差不多的时候要运到邓艾那里去。
除去这些,邓艾还给舰队下了一道命令,就是东西全部搬完之后,舰队中的主力舰船固然是退在近海区域接应以防不测。简单点来说就是一句话,邓艾清楚自己这是在干什么。虽然说有信心把城寨给抢下来,然后利用城寨对公孙渊的辽东大军进行拦截,但若是战况不利的话,就要及时的通知甘宁前来增援。毕竟西塞山的山寨不是什么绝险的地型,又不是夷州兵马习惯了的夷州型防御工事,真要是打大发了,仅凭邓艾的几千人可能会挡不住。
四十汉里的山道,大概是十六至十七公里,对于邓艾手上几千训练有素的士卒来说,即便是急行军也要三到四个小时才能完成。而邓艾他们登陆是凌晨四、五点,到赶到西塞山城寨下时,时间已经是上午八点至九点之间。
邓艾是个有脑子的人,不会胡乱的去打硬仗。在临近城寨之前,他及时的授意士卒们吃饭休息,并且派出斥候去打探城寨上的情况。等到饭罢觉醒,斥候的回报也到了,就是西塞山城寨的巡逻与防备极其疏忽。当下邓艾也不作多想,马上就命令三千士卒全速前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奇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