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琼让大家在村外停下,自己和徐凤年先进村,但很快被几个青壮拦下。
领头的壮年人见他们人人都骑着马,带着兵器,所以很是警惕。
他拦住两人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来我们村干什么?”
贾琼抱拳说道“这位大哥,我等是万松院的学子。
路过贵村,大家都有点饿了,想来村里讨些吃食。”
听到他们是学子,举止也有礼,中年人戒备心降低了许多。
领着院众人进了村,带他们找到里正家中。
里正算是村里最有见识的人了,知道他们是万松院的学子,表现的非常热情。
拿出村里最好的吃食招待他们,还帮大家安排了住处。
莫道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大家吃了一顿饱饭,被领到各家去留宿。
贾琼去的这户人家算是村里比较富裕的人家了,家里有五间土坯房。
通过交谈贾琼得知,这家主人还不到四十岁,有三
个儿子,两个女儿。
两个女儿都已经出嫁,大儿子也已经成亲,在家里务农。
二儿子去服兵役了,还有两年才能回来。
三儿子在附近的镇子上当伙计,农忙时才回来帮忙。
了解到这些情况,贾琼主动提出帮他们给二儿子写一封家,主人家高兴的连连道谢。
村里有一些人上过蒙学,但是也就是认识几个字的程度,家里更不会备有笔墨纸砚。
所以他们要想写信,都要去镇上找匠,每次都要花上几十钱。
贾琼他们在村里住了一晚,帮村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帮他们修修房子,写写信,还给一个刚出生的小娃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
他们分散在各家,通过跟村民接触,了解他们的生活。
深入百姓,才能更加清楚的感受到民生多艰。
第二天重新上路时,沈岩让大家把昨天了解到的情况互相分享。
这个村子离杭州不远,在钱塘江流域,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这几年收成都还不错,但是村里家家户户却也没有多少积蓄。
大楚的田赋的统一标准是十税一,看起来收的不算多。
但是除此之外,朝廷缺钱时,还会不定期征收各种杂税。
比如打仗时要收战争税,其他地区发生水灾时,会在未受灾的地区收治河税等等。
这样算下来,平均一年税赋就要达到十税三了。
单单这样也还好,百姓们最怕的还是徭役。
普通的徭役,比如修河修路这样的还好说,无非是辛苦一些,总能扛过去。
但万一要是摊上运送漕粮这样的差事,运气好了搭上几年的积蓄能够顺利交差。
运气不好,那就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去年村里就有两户人家,不幸的被委派了押送漕粮进京的差事。
这个村里都是一姓同宗,为了帮这两家渡过难关,全村都给他们凑钱,为此村里各家的积蓄都被花去了不少。
学院的这群学子,家中大部分都是富贵人家,很难真正了解民间疾苦。
即使像宋勉这样家境算差的,家里也是有着上百亩地的富农,要不然也供不起他千里迢迢出来求学。
真正的普通农民家里,想供养个童生出来都是很难的,能让孩子上两年学,认识几个字就算好的了。
大家以前只是通过本了解百姓生活,深入之后却能真切的体会到百姓之苦,写出的章自然更加言之有物。
就这样,院一行人一边游历,一边了解各地民情。
大楚的繁华盛世之下隐藏着的各种弊端和百姓疾苦,也一一展现在他们面前。
贾琼他们不但要完成沈岩布置的各种功课,还要想办法自己解决吃饭问题,这趟旅行真的是非常锻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