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 无暇顾及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类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了政治、经济、社会、化、军事等方面深刻的变革。许多国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都把发展高技术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惜花费巨额投资,组织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投入其中。

就在张智大学毕业的前一年,中国的几位老科学家鉴于美国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联名向国家提出了要跟踪追赶世界高新技术的建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11月,启动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

作为一名刚出校门的年轻科研工作者,张智是幸运的。198年他大学本科刚毕业,就加入了曙光研究院“863”项目课题组。

几年时间,在大型重点科研项目的实战锻炼中,张智在自己专业领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迅速成长为曙光研究院的科研骨干,从一名普通科研人员成长为重点项目课题组负责人,进而成为曙光研究院最大的部室一部的副主任。

眼下,dte的研制已经进入中试阶段。这是课题组要攻克的最后难关。

朱墨休完了半年的产假已经回到工作岗位。半年产假里,朱墨基本上都带着孩子住在自己的父母家。现在孩子半岁了,张智和朱墨商量,把孩子送进研究院幼儿园的哺乳班,两人自己来照看。

单位照顾朱墨,把她由记者岗位调整到了编辑岗位,这样,她就不用没时没点地外出跑采访写稿子,每天只要按时完成当天版面稿件的编辑和组版工作,然后签字交付印刷就行

家庭生活开始进入一个忙碌而又充实的全新阶段。

每天早晨上班前,朱墨负责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上午十点半到十一点半之间,张智要把孩子接回家,一边给孩子制作辅食,一边等着朱墨回来给孩子喂奶。下午上班时,朱墨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张智再接回。

看着女儿每天在自己的怀里咿咿呀呀嘟嘟囔囔的小嘴,抚摸着女儿那白白胖胖好似藕节的胳膊腿,对了,还有那只要是醒着的时候,就欢快扑腾的两只胖胖的脚丫,第一次做父亲的张智,心里就无法不充盈起那与生俱来的舐犊之情。尽管不完美、有缺憾的念头,会时不时地敲击一下他的心门。

张智一边和朱墨共同照看孩子,一边不分白天黑夜与课题组成员一道,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着项目实验。两人的生活就像二十四小时不停转动的闹钟。他们都年轻,心怀大志,正在满腔热情地成就自己。

研究院在家属区的东边新建了三栋职工宿舍楼,新的住房分配政策开始向科研人员倾斜,和张智一样的一批年轻人大多都分到了两室一厅。

从两家共住一套的“合并户”中分离出来,搬到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里,张智和朱墨终于有了一个独门独户的家,一个可以回到家里大声说话、大声欢笑的家。

得知儿子分到了新的住房,张智的父亲再次来到西城。

看着儿子的新房子,坐在那张儿子住“合并户”时买的可以折叠的餐桌前吃晚饭的时候,父亲神情得意地感叹:“说起来也真巧,我是32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住房,现在,智子也是32岁有了自己的住房。”

想着自己从工厂里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到今天成为银城市委机关报银城日报的广告部主任,张智的父亲认为自己这一辈子还行。要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党报广告部主任,那可谓财大气粗,是敢跟报社社长、总编论短长的人物,报社内外有求于广告部主任的人和事太多了。现在,看到儿子和自己一样也是在32岁拥有了自己的房子,他隐隐之中觉得儿子的将来一定比自己还要厉害。

家里的电话响了。这部电话是研究院给中层以上干部配备的,是内线电话,外线电话打进来要通过总机转接。因此,朱墨从电话里传出的清晰的声音,就可以判断出这个电话是内部打来的。

果然,接完电话,张智坐回到桌边苦笑着说:“是部里的两个同事住合并户,因为生活上的小事,两家的家属正吵得不可开交,打电话来是想让我这个副主任去主持个公道。”

“这事咱管不着,他们可以找主任、找院里,你是主管科研的副主任,给你打电话名不正言不顺。”朱墨快人快语,丝毫不想掩饰自己的想法。

公公有些不悦地说:“我觉得这事智子得管。人家把电话打到家里,就是对你的信任,是看得起咱,你如果不管说不过去。”

“爸,这些婆婆妈妈的事,谁能说得清楚,张智自己多少事还忙不过来呐,揽这些闲事干啥。你让他去,他能给人家主持个啥公道。”朱墨知道平时不善言辞的张智也最不喜欢搭理这些事。

电话打给自己,张智知道那两个同事也是实在没办法了,因为一部的其他领导都没有在研究院家属院里住,找院里的领导,更是没人管这种事情。

“你们先吃吧,我去看看。”张智放下碗筷开门走了出去。

“就得去,谁让你是领导,锻炼锻炼也好嘛。”公公看着儿子走出家门,像是终于把儿媳妇的威风压了下去一样,自言自语道。

住了几日,公公眼看着儿子每天都要拿出大块的时间花在接孩子、喂孩子上,就有些不高兴,觉得儿子大材小用了。

“家庭的小日子要过好,工作和事业更要兼顾好。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工作和事业在先,家庭和生活兼顾。男同志嘛,天生是要以事业为重的。不行的话,你们把孩子送回家里,我和你妈给你们带着。”一天晚上临睡前,父子俩在卧室里闲聊时,父亲对儿子说。

父亲的话,有道理,没有错,张智认真地听。

公公要回银城了。临走的前一天晚上,他把张智从客厅叫到卧室里:“我这次来,还有一件事,咱爷俩商量商量。当初你考大学报专业的时候,咱们共同决定学化工专业,一是想着这个专业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被淘汰。二是考虑着这个专业可以干些实事,不用天天靠耍嘴皮子。三是我一直考虑着,学化工专业,咱们可以自己研发技术和产品,条件成熟的话,咱们自己办厂自己干。”

公公边说边从他的行李袋里掏出一个已经拆开了的信封递给儿子。

张智接过来从里面抽出几页信纸前后翻看了一遍,上面写的是一个个体老板跟父亲谈项目合作的事,中间提到,希望张智利用在研究院工作的便利,能搞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

“我也快退休了,这段时间一直在关注你这个专业领域的一些事情。我分析,现在大环境是支持个体经济发展的,我在工作中也接触到了一些个体老板,他们这方面的需求非常迫切。这个事情,你上上心,有合适的好项目的话,咱们就干。”父亲说。

张智被父亲的一番话说得心里痒痒的。

可回到现实中,单位的科研项目,家里的大事小事,哪一样都离不开他,他又是个工作和生活都极其认真的人,他没法让自己分心,也不敢分心,就只好嘴里认真地应付着父亲的谈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