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州节度使康福奉朝廷的宣召抵达晋阳,内心里还是十分紧张和忐忑的。
他是李嗣源的宠臣,并没有多少功劳,当初因为和安重诲之间的矛盾,被外放徐州为节度使,其后调任宋州。
现在,李嗣源已死,天子重新归朝,他怕李岌会跟他算旧帐。
康福得到李嗣源的宠信,是因为他出身沙陀,而且还能难得能说一口流利的沙陀话。自晋王李克用据有河东,最早跟随武皇征战的那一代沙陀和昭武族兵几乎都已经死光了,剩下的都属于第二代、第三代,而且晋军中以汉人居多,这些沙陀和昭武后裔基本上都已经汉化了,没几个还会说沙陀话的。
李嗣源任监国的时候年纪已经六十多岁,为人很念旧,因为康福会说沙陀话,几乎每次散朝,都要将康福召入便殿,两人用沙陀话说些家常,谈起河东往事和跟随武皇起兵的那些族中兵将旧事,经常会把李嗣源惹得怆然涕下。
因为康福在当时很得李嗣源的宠爱,所以也就不太把擅权的安重诲放在眼里,这引起了安重诲对他产生极大的敌意。
有一回安重诲找了个茬子就指着他鼻子骂道:“康福,你尽管在监国面前胡说八道,搬弄吾辈,小心我哪天弄死你!”
康福听了后感到非常害怕,连忙入朝求李嗣源将他外放出去做官,免得为安重诲所害。
安重诲最初是拟把康福弄去河中,放在李岌的眼皮子底下,谁知拟好的敕令还没有发出,河中便被北军所占据,无奈只得让其改任徐泗节度副使。
接到诏旨命他进京后,康福不由得忧心忡忡,难道是天子欲治他的罪吗?
到了晋阳后康福担忧得一夜未睡,第二天去晋阳宫枢密院到时却是什么事也没发生,这不禁让他稍稍舒了一口气。
此刻,康福得了宣召,和其他大臣一样,站在正阳门外广场上等待天子升朝。他在晋阳的熟人并不多,在一个角落里站了半晌,也没有人和他说话。
就在这时,他身后响起了一个中原人的声音,“康将军,别来无恙啊!”
康福一回头,见竟然是孟汉琼走了过来。
孟汉琼本是赵王王镕身边的小内侍,李嗣源任成德军节度使时,他在镇州被收到了身边随侍,也是极受信任。李嗣源入洛阳,孟汉琼的行情也是水涨船高,主掌大内。不过孟汉琼却是心思灵活,对于李继嶦这位傀儡小皇帝虽然看管很严,但是寻常生活用度上却不怠慢,见到李继嵩、李继嶦兄弟时也是恭谨有礼。
这次平定洛阳,孟汉琼也算是立下大功,虽然没有什么奖赏,但也没有被收拾,依然还任宣徽使。
只不过晋阳这边,宣徽使是外朝大臣,并不统管内廷,所以孟汉琼这内监也是夹杂在朝臣之中照例上朝。
康福十分了解孟汉琼,知道这太监表面豪爽仗义,实则内心狡黠多变,出手狠辣,故在见孟汉琼满脸笑容向他走来,顿时拱手道:“孟宣使,好久不见。”
“是啊,康将军自从移镇宋州,我们有一年多没有见面了吧!某家见将军现在有点忧心忡忡的样子,莫非是为以前之事担心?”孟汉琼似笑非笑地看着康福说道。
“怎么,孟宣使似乎知道什么?若能告知,在下感激不尽。”康福抱拳说道。
孟汉琼笑了笑说道:“康将军如果担心天子会算旧帐,就只管放心好了,这回说不定还有什么好事咧。”
他说完这话,等康福再问,却是摇头不肯再说。
原来皇帝以示勤政,早朝都是在卯时开始,冬天时天色还黑咕窿咚的,可是晋阳这位天子,直接把早朝的时间改成了辰时二刻(早晨九点),也是任性得很。有朝臣拿着《礼记》谏止,不料他却说黎明上早朝,这一众朝臣都还没睡醒,这迷迷糊糊中议定天下大事,难怪历朝以来,屡有昏招。
这朝阳初升,乾元殿外的钟声才开始响起,一名当值内监走出来高声宣道:“辰时一刻已到,升朝!”
等待在广场上的二百余位朝臣纷纷整理衣冠,按班列品阶高低排成长长的四列队伍,以宰相任圜、枢密使元行钦、中门使张宪和屯田令卢琰四人为首,依次进入到气势恢弘的乾元殿之内。
康福是第一次参加北朝的朝会,他的班序是归于中门使张宪之下,不过品阶并不低,走在他一侧的是礼部尚卢弼,算是朝中重臣了。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除了宰相依例在大殿内设有座位外,参加朝会的所有官员在大殿内都安排有座位,这是一件新奇之处。
当然,除了四名宰辅设有单独的座席外,其余朝臣的座位都是连接在一体的长条椅,倒也能分出些差距来。
四队的官员队伍走进了乾元殿内,座位上贴有姓名,各自归位。枢密使元行钦和屯田令卢琰两人在入座后还聊着天,看样子之间的关系不错。而这边任圜和张宪两人在落座却是一言不发,任圜更是把双目一闭,丝毫也不掩饰两人之间的矛盾。
“皇帝陛下驾到!”
站在御阶一侧的殿中少监的一声高喝,乾元殿内霎时间安静下来,一众官员们纷纷起身在原地站立,大殿里显得静悄悄的。
一声钟响,八名内监和三十六名带刀侍卫分两列进入,在御阶两侧站定。随后天子身穿明黄锦袍,外披一件绣龙貂裘、头戴筒状裘帽的大唐天子李岌走进大殿。在他身后,内廷太监张枢随侍在侧,整套仪仗却显得非常简单,而且没有宫娥队伍执屏扇、罗盖在后。
皇帝在御阶之上的御榻上坐定,抬头扫了殿内一眼,一众朝臣在宰相的率领下一齐躬身道:“恭祝吾皇国运昌隆,福寿永康!”
这词儿稍微新鲜一些,原来只是少见。
李岌略微颔首示意:“众位爱卿平身!”
“陛下有旨,百官归位!”
“谢陛下!”一众朝臣在宰相坐下后也纷纷坐了下来。
大唐朝廷,每隔七天一次的例行朝会这才算是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