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皇子成为太子,淑皇贵妃身份飙升,连带着燕南郡王府也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与此相反的是,蜀王府变得门可罗雀。
正所谓此消彼长。
张高秋已经半个多月没有见到女儿张俏俏,在瑄王府碰了两次钉子后,他转头就去求见皇帝。
皇帝似乎知道他的目的, 就称龙体不适,避而不见。
把个张高秋气得要死。
想他征战几十年,为大宣立下汗马功劳,什么时候受过这种窝囊气?
一气之下,他也称病。
樱宁在宫里是最先得到这消息的一批人。
她第一个感受是,情况不妙。
果然, 每两日,东南沿海传来消息, 倭寇再一次大举来犯, 杀了沿海不少渔民和商人,烧杀抢掠,甚至连怀胎六甲的孕妇也不放过。
引起当地极大民愤,当地官员纷纷请求朝廷派兵剿倭。
皇帝立即传旨召见张高秋。
然而,张高秋再次称病。
皇帝派太医上门给他医治,他再次拒绝。甚至连太医都被轰了出去。
如此跋扈骄纵,让皇帝大为恼怒,也引起朝廷许多大臣不满。
他功劳再高,终究只是臣子,在沿海百姓遭受倭寇之祸的时候,竟然以此要挟,简直可杀!
皇帝心里对张高秋的不满由来已久,如今不过是强忍着。
张高秋的意思很明白,若要他去打仗,就得把他女儿给放了。一个女人罢了, 皇帝不把张俏俏放在眼里, 放不放没什么所谓。
但问题是, 如果就这么放了张俏俏, 皇帝的面子往哪搁?
他就这么屈服于张高秋的威胁了?
一连三日,皇帝为东南沿海战事辗转难眠,心烦意乱。
除了明妃,没有任何其他嫔妃敢主动接近皇帝,以免遭受池鱼之殃。
明妃不谙世事,但往往却能说出令人意料不到的话语。
她陪皇帝吃晚饭的时候,说:“咱们朝廷难道只有张高秋一个人会打仗吗?臣妾记得,燕南郡王也是很能打的。”
皇帝道:“论谋略武力,李雁行不比张高秋差。但问题是李雁行并不擅长打海战,何况西边还需要他镇守,他不能再分神去顾着东南。”
“那就再派别人。”明妃说,“张高秋眼看着也老了,朝廷总得培养几个新人接替他。”
“朕何尝不知呢?只是一时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臣妾觉得,有个人很合适。”
“爱妃,你能认得几个武将呢?”皇帝嗤笑着摇摇头,低头咀嚼着毫无滋味的饭菜。
明妃说:“那日在陛下的寿宴上,我听别人提到了小唐将军, 称赞他是大宣年轻一辈中最勇猛第一人。难道,连他也不行吗?”
皇帝看了眼明妃,若有所思,随即又释然。
以明妃的心智和脑子,还没人会傻到请她来当说客。
“看来爱妃很看好唐卿了?”皇帝问。
“看不看好的,臣妾也不好说。”明妃夹了一筷子菜给皇帝,“臣妾只是不想让陛下再受张高秋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