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刚刚挂上的车牌、放在风挡下的通行证,刘睿的小心情还是有些得瑟的。
以前的时候吧,他很讨厌那些享有特权的人,因为他享受不到啊。可是现在他也算是“特权”阶层的一员了,哪怕这个仅仅是特权之皮毛,那也开心得不行。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次哈维过来,还有附加惊喜呢。
第四天的时候,阳光公司主动跟基普科瑞他们联系,答应他们的要求,会以三倍的土地面积进行置换。
不知道是不是这也是朝中有人好做官的外在体现,或者说是阳光公司也真的怕基普科瑞他们往内罗毕跑。
这个条件一答应,都让老刘美得冒泡,然后就抱着小苗苗看着地图仔细端详。
现在就得好好计划一下了,这些有限的补偿土地到底怎么用,才能够让自己的“路”更好走,不用绕太多的弯子。
不管是在什么地区和国家,土地的分配都会有些不均衡。因为土地的分配受到地区性差异的影响很大,就比如说山区的土地分配和平原地区的土地分配,差距往往都很大。
在肯尼亚,农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值占据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成左右,出口值却在一半以上。在整个国家80%以上的人口,也都在从事着农牧产业。而这些可用耕地面积,就集中在肯尼亚的西南部,也就是老刘农场所在的这一片土地上。
只不过老刘这里处于耕地种植区的边缘地带,但是就算是这样,马西卡他们这些人的人均耕地面积,也是远超其余地区的。
如果说在肯尼亚全国拉一个大网的话,人均耕地面积在半英亩左右。
当然了,这个是人均耕地面积。去掉那些贫民窟里生活的人,再去掉那些在城镇中生活的人,马西卡他们在这里能够分到的土地,还是不少的。
就比如马西卡家里,他家的孩子们暂时没有土地,他们家拥有的土地数量可不少,将近五英亩。一个原因是他们家有三个大人,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村子所在的地方耕地开发得比较好。
按理说,这个土地面积来讲,比国内很多地方的农民拥有的耕地面积都多了。但是对于马西卡他们一家来讲,这个日子以前过得仍然是比较苦的。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里的生产力太低。
以前也跟马西卡聊过天,他家收成最好的时候,一英亩的玉米产量还不到一吨。这是按英亩算的,核算到国内的计量单位亩,这个亩产顶多是16公斤,这都是最好的年头。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么,这个产量真的低得可怜。所以以前的老马同志一直都是在贫困线上挣扎,也就是他们这里的主食都是玉米面,他们一家子温饱还是能够解决的。
要不然为啥老刘跟他签了正式用工合同以后,他就蹿升成了村子里的首富呢。在肯尼亚的农村,就算是这里的土地比较好的情况下,很大比例的一群人,都是在贫困线以下的。
哪怕肯尼亚政府对农业用地也有保护政策,但是在以往的历史中,很多的地都已经变成了私人的土地,流落到了权贵和外国公司的手里边。
老刘的心中都是非常感慨了,果然啊,拆迁绝对是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初中的时候,是在县里读的初中,那时候看到谁家房子上写个拆字,还觉得这家好可怜啊。那么好的房子,说拆就拆了嘛。
现在可不敢那么想了,写上那个“拆”字,也可以跟他炒咖啡豆一样,来个鸟枪换炮。
当然了,这个话题就扯远了。但是就现在这个补偿来讲,对于老马他们这四户人家绝对是一块大馅饼。
阳光公司很大方,给老马家里补偿的土地面积就按五英亩算,所以是十五英亩。基普科瑞、阿胡曼、万亚马,他们三家分别给了九英亩、十二英亩和十三英亩的补偿。
这些土地加到一起,那就是四十九英亩。
可以说,单轮土地面积上来讲,他们每一家都比老刘豪得多。老刘这里就算是将后山那一片没法用的林地都算上,也没有基普科瑞家里的大啊。
这四个人今天也是喜滋滋的,过来的时候一起凑钱到市场买了肉和菜。这份收益是老刘帮忙争取过来的,所以这也是他们的感谢。
这些土地的面积不小,可是对于老刘来讲,现在也有那么一丢丢的小头疼。因为他的给自己留出来一条路,这条路如果想让他彻底解决问题,那么基本上这些土地也就没啥剩了。
你不可能把这些地都换成长条的地,你都得是按块走。然后老刘才能够在换来的这些土地上修路,想办法跟别的路搭上线儿。
而且这里边还牵扯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他的这个路修得越长,就会占去他们四个更多的土地。
这条路就按三米宽来算,一公里的面积就是三千平方米。一英亩的土地确实不小,可是也才0平方米。
就按现在的规划图看,他想要有一条顺当的路,最少也需要三十公里左右的距离。要想实现的话,除非把这些土地都“兑换”成路。可是就算是你想,人家阳光公司也不带让你这么玩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