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龄立马走出来跪在地上。
皇宫,说实话张鹤龄比朱厚熜还熟悉。因为张鹤龄十几岁就开始在皇宫长大,几乎把皇宫当成是自己的家。三十年来不知道来过多少次皇宫,小时候甚至把皇宫当成是自己的家。张鹤龄也熟悉乾清宫,但今天跪在这里却很惶恐。感觉全身冒冷汗。
“寿宁侯,起来起来。”
朱厚熜态度和蔼。
该给张太后的下马威已经做了,张
太后在正德皇帝驾崩之后获得的那点小小的政治影响力也因为这一次事情消耗殆尽。现在的张太后,在前朝基本上没有影响力,反而留下了很多骂名。
这是朱厚熜想要的。
要不然自己以后做什么都要看张太后的脸色。毕竟张太后用“孝”和“恩”,在大义名分上就能够牢牢地压制朱厚熜。朱厚熜做很多事情,都会受到约束。
现在这样就非常好。
张太后的影响力急剧下降。除了在宫内,已经无法影响朝政。甚至在宫内,张太后的影响力也是迅速减弱。到了这个时候只要是聪明人都知道,宫中的主人是乾清宫的朱厚熜。
萧敬可是把张太后的寿安宫清理了一遍。
张太后的主要心腹,都被萧敬调离了寿安宫。其他留在寿安宫的那些人,经过萧敬的敲打都是战战兢兢。
但朱厚熜也不想完全打倒张太后。现在的机会虽然很好,却不利于朱厚熜。再怎么说张太后也是朱厚熜的大伯母,还是先帝的亲母。对于朱厚熜来说还是有“孝”和“恩”,一旦朱厚熜对于张太后落井下石,那么对朱厚熜的名声也不好。
“寿宁侯,事情到了现在,此事必须要有结论。”
“臣知道。”
“让建昌侯管事出面认罪,一定要认下所有的罪责。”
张鹤龄是不聪明,但朱厚熜这句话他倒是听懂了。朱厚熜这是决定要放过张延龄一马,所以让建昌侯府的管事抗下罪名。因此立马上前,再次跪下道:“谢皇上恩典。”
让人顶罪,就是要放过建昌侯。
张鹤龄岂能不高兴。
这几天张鹤龄最担心的就是,朱厚熜借着这一次的机会,彻底削了张延龄的爵位。甚至把张延龄发配边疆。但看现在的样子,皇帝还是顾念一些“情分”的。
“不过此事已经惊动朝野,光是让人认罪不够。建昌侯驭下无方,爵位降低为建昌伯。”
张延龄这种人,就是处死都不过分。
这次不过是事情大了而已。平时的时候,张延龄仗着张太后,在京城横行无忌不说,侵吞民田,乃至于侵吞官田。而且张
家兄弟涉足盐政,破坏大明盐业祖制,更是直接扰乱了朱元璋制定的边境运粮政策。这种人应该千刀万剐,抄家灭族才对。
只是朱厚熜还不想和张家翻脸。
同时张家作为勋戚阶层,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只要张太后活着,张家作为外戚还是受到很多人关注。朱厚熜以后还有很多事情可以让他们牵头干。当然这是张家兄弟听话的情况之下。因此这一次朱厚熜决定保下张延龄。
“还有,建昌侯要赔偿所有械斗当中死伤人员,还要积极配合清查庄田。”
“皇上,臣寿宁侯府也愿意配合清查庄田。”
张鹤龄听到朱厚熜的处罚,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朱厚熜是真的要放张延龄一马。只要朱厚熜愿意,那么这次的事情张家就不会有事情。因此张鹤龄大喜,立马表态自己也愿意配合清查庄田。
张鹤龄是不聪明。
但也知道,一旦清查庄田,自家一大半的土地都会消失。因为张家是崛起不过三十年的外戚家族,张家能够拥有那么多的土地,一大半都是侵吞官田和民田的。但为了不争气的弟弟,张鹤龄愿意用钱解决这一次的事态。
如果能保命,这些算什么。
“寿宁侯,此事做好了,朕定会有所表示。”
“臣很是惶恐。”
今天来到了朱厚熜这里,张鹤龄态度很是诚恳。
不管听没听懂朱厚熜的意思,张鹤龄都是请罪。
“此事乃臣弟的错误,皇上能够开恩留下臣弟一条命,臣已经是感激不尽。”
朱厚熜看着张延龄忍不住笑笑。
不聪明没关系。
懂得看清大势,懂得伏低做小,就是一个合格的外戚。以后只要乖乖的听话,张家的富贵朱厚熜还是可以保证的。但要是不听话,那就不要怪朱厚熜心狠手辣。
“还有太后那边,还是需要寿宁侯去劝慰一下,也让太后安心。建昌侯乃是太后亲弟,朕一定会想方设法保住他的。此次太后莽撞,引起朝野一片哗然,朕也无法完全平息,让太后受委屈了。”
“臣领命。”
“去吧。把事情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