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秘籍小说网>都市言情>三国新版全集95集在线观看视频>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与虎谋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与虎谋皮?

荀攸悄悄出长安入东郡,挥了挥手,留下了一份真炽感动的《白马篇》,带回来一封曹操亲笔上投效的表——当然,荀攸还不负刘协期望地带来一封曹操上改革的谏。

当刘协看到这封谏的时候,嘴巴笑得都有些合不拢了。他曾经想过,曹操这家伙会很上道儿,但他却没有想到,曹操竟然这么上道儿!

那篇谏当中,曹操完全不像钟繇、杨修或荀攸这种士族谋臣那般谨慎和含蓄,开篇的第一句,曹操便直言大汉近几十载盛极而衰的原因,就是因为豪强士族尾大不掉,导致土地兼并、民生凋敝。其用词之激进恳切,怨气之深重,仿佛那些士族豪强抢了他曹操媳妇儿一样。

但刘协不得不承认,曹操的确不愧为建安学的开创者。一篇正统的谏,都让他写得这般采斐然。其中除了大段鞭辟入里的剖析外,曹操还理论结合实际,追古论今。提到昔日光武皇帝之时,郡国收田租三十税一,百姓深感大德,勤做耕种之事。

又以孝章皇帝发诏令,开常山、魏郡、清河、平原之荒,悉以赋贫民的事例,道出才有了今日袁绍与公孙瓒争夺的这片河北丰饶之地。

最后,曹操几乎是批判一般,说出朝廷恩德普降,世家豪族却还在兼并良田美业、山林湖泽,穷苦百姓不能温饱,富家之产优于公侯的汉室现状。直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亚圣古训。提议天子当雷厉风行,效仿光武帝杀欧阳歙而度田行的故事,大刀阔斧改革朝政。

刘秀杀欧阳歙这件事,刘协自然是知道

的。昔日光武帝刘秀下诏州郡检核垦田顷亩,为的是便于征收赋税。可是地方豪族田产优越不愿意上报实数,就编造数目隐瞒兼并。

当时的欧阳歙官拜大司徒,他乃《尚》名家,又是光武帝的开国功臣,却仅仅因为度田不实就被下狱。当时他的弟子和不少官员纷纷上鸣冤,可是光武帝为了考核田产、抑制豪强,置众议而不顾,杀鸡骇猴还是把欧阳歙给处死了。

曹操居然在这封谏上提出此事,明显是要跟那些士族豪强开撕了。

而这一点,也是刘协大叹曹操‘十分上道儿’的根本原因。这封谏只要拿到朝堂之上,不管那些士族大阀如何想揣着明白当糊涂,都知道刘协究竟有什么用心了。但偏偏,这些士族大阀还都不能直接同刘协作对,毕竟,这事儿是曹操说的,他们想要开炮,也只能跟曹操打口水仗,刘协是半点都惹不上这点骚。

看完这篇谏,刘协感激莫名之余,都有些心虚起来。不管怎么说,他让荀攸出使东郡时拿的那篇《白马赋》祭,还是人家曹老板儿子的大作——虽然,那位曹植下个月才会来到这个世界。

“真想不到,曹爱卿竟是如何耿直奋勇的汉室忠臣,若早知天下还有此刚烈的汉臣,朕又何至于困守深宫,百无一策啊。”刘协将手中的谏摩挲了许久,都舍不得放下,直看了六遍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向荀攸笑着说道。

堂下的荀攸自然知道刘协这话是反话,但身为臣下的职责,他觉得自己还是要提醒一下刘协,曹操可不是一只乖顺的小花猫人物,而是

一头正准备挣脱牢笼、饥肠辘辘的猛虎:

“陛下,此封谏得来绝非侥幸。微臣敢断言,在东郡之时,曹孟德已经看出陛下用意。他之所以这般投桃报李,自有忠心汉室的一面。但更多的,恐怕是陛下与曹孟德二人心照不宣、各取所需罢了。”

对于荀攸的提醒,刘协看起来并未有多少动容。但事实上却非如此,因为刘协穿越过来之后,便一直将曹操当做一位潜在的最大对手。而当一种堤防过多过重时,反而就会使人在平时看起来更加平淡冷静。这倒不是说刘协对曹操已麻木到不在意,相反,是他已将这种堤防融为本能。

所以,刘协从坐席起来,来回缓缓地在宣室殿中踱步,脸上露出一抹似笑非笑的神情,向荀攸回道:“朕自然知晓这些,否则,也不会找他曹孟德为朕代言。”

听到这番话,荀攸微微闭了闭眼睛,随后也轻轻地露出了与刘协一般无二的笑容。因为,他已经听懂了刘协的意思。

的确,无论从哪方面讲,曹孟德都是目前汉室最适合引为奥援的一位人物。

从曹操的出身来讲,他虽然半个屁股坐在了士族的位子上,但他的老爹毕竟是宦官收养的儿子。因为这样的出身,曹操一直被那些传统的士人骂作奸阉遗丑。在他尚未发迹之前,只有乔玄、何甬、鲍信三个人看好他。就连那位善作人评的许邵,还是曹操拿着倚天剑才逼着他才说出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

有着这些刻骨铭心经历的曹操,又怎么会对那些高谈阔论的士族大阀有好感?而这样的一个人,

却得到了汉室最正统、最有权威公信力朝廷的器重和认可,他又怎么可能不感动莫名?

另外,从曹操如今所处的势力范围而言。曹操如今身为兖州牧。而兖州这个位置,上控大河、下接扬州,东靠徐州、西临豫州,正属于四战的要冲之地。倘若曹操在兖州站稳了脚跟,那便相当于汉室在关东一片有了至关重要的跳板,且十分符合先秦纵横学家所提倡的‘远交近攻’之策。如此,为之后汉室的进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点,曹操自然也看得出来。但他要从刘协这里得到的,就是汉室名正言顺的诏命。虽然这看起来华而不实,可在这个讲究道义的汉代,有了汉室朝廷这张护身符,曹操无论做什么,都要比其他诸侯底气硬上很多。

最后,就是刘协和曹操这两人虽然隔着二十多岁,同时也素未谋面。但他们二人无论在理念和行为上,的确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从而造就了两人的惺惺相惜。

刘协不肯甘心大权被董卓、王允把持,发动了一明一暗两次政变,击溃了自己的对手。而曹操,为了不肯寄人篱下,千方百计脱离了袁绍,引兵南下东郡开始独自创业。

刘协为保长安一带安宁,不惜千金之躯,远赴郿县引来援兵解民于倒悬;曹操征讨兖州叛乱黄巾,无论是否有着奠定他声望权势的因素,但这一所为,毕竟是为了安宁天下,拯救苍生之举。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两个都是十分聪慧狡黠又锐意改革之人,由此,他们都看出了彼此的用意,也明白各自的所需。所以,只在荀攸一番出

使之后,两人便轻而易举地给予了对方最想要的东西。

想到此,荀攸突然明白了自己在东郡看到自己那位族叔荀彧,脸上那等奇怪笑容当中的含义:果然,天下英雄,大多都所见略同啊。智慧的火光和不谋而合的理念,半分不因地域的疏远而有一丝的阻碍,在汉室这个风云变幻的历史大潮中,碰撞起一星璀璨的光芒。

不过,感叹之余,荀攸想起自己那位族叔,不由又想起一事,未经思考便开口言道:“陛下,微臣赶赴东郡之前,陛下曾对我那族叔荀彧念念不忘。而为了幽州一义士,陛下都曾亲笔写出诏,为何此次,陛下却不令臣借此将族叔召入朝中,以参大事?”

“公达有心了,不过,公达认为,你那位族叔会同意此事吗?”刘协笑着对荀攸回到,但脸上的神情却绝难言真情实意。荀攸看着刘协这等怪异的笑容,微微一沉思,顿时脸色羞愧了起来。

的确,荀彧是不可能来长安的。就如他的三哥荀衍、四哥荀谌如今还在河北袁绍帐下为官一样。这种做法,便是士族大阀不将鸡蛋放在一篮子的智慧。他们令子侄后代分散到各个势力当中,无论最后哪支得势,自己这族的香火便都不会因此而断绝。

所以,荀攸之前那番话,可以说有些自取其辱。

不过,同时荀攸也很好奇,这位少年天子,究竟是如何得知这等士族大阀手段的?要知道,这种手段,无论在哪个望族当中,都属于极度隐秘之事,是任何子侄后人都绝口不会提及的秘密。

难道,这位天子真的是生而知之的天纵之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