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秘籍小说网>都市言情>明朝大昏君朱厚熜小说> 第67章 轩然大波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章 轩然大波2 (1 / 2)

“皇上,‘皇明祖训’有言:皇后不得干预外政,宫闱当谨内外。皇后止许内治宫中诸等妇女人,宫门外一应事务,毋得干预。后宫宦官不得干政,此乃太祖高皇帝所立祖训,大明朝所有人都要听命,太后也不例外。”

吏科都给事中张九叙站出来,直接硬怼张太后的懿旨。

开什么玩笑。

中国历史上多少朝代都因为后宫干政出现大问题。正因为有前车之鉴,所以从朱元璋开国开始,明朝近三百年当中对于后宫干政是非常敏感。朱元璋打下天下之后,就开始给大明朝立下规矩,从皇帝开始往下亲王,他们的妻子都是良家子,都要从民间选择,而不是从勋贵或者是大家族当中选择。这是为了彻底断绝后宫干政的苗子。

因此明朝后宫那些妃子,娘家都是非常普通的家庭,在朝廷都没有实力。

所以明朝的后宫想干政也没有实力。

只不过张太后的情况有些特殊,在整个大明朝都是非常特殊的存在。明孝宗后宫唯一的女人,又是明武宗的亲母,所以地位特殊。不管是明孝宗还是明武宗之前一直让她,而且很多问题都愿意听张太后的话。结果是造成了张太后无所顾忌,造成了张家兄弟在外面横行无忌。

但这个都是张太后受宠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张太后那个时候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通过明孝宗完成。这个虽然被人诟病,但也算不上是太严重的后宫干政,顶多算是吹枕边风。等到明武宗时期,张太后就是明武宗的亲母,地位更加遵从。虽然明武宗和张太后之间有矛盾,但明武宗也没有让自己老娘没脸。所以张太后这几十年可以说是呼风唤雨。

可是张太后你不管如何,都不应该把手伸到前朝。你在宫中怎么折腾,那都是你的事情。但朝廷的事情,和太后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太后唯一能够干涉朝廷的时机,就是皇帝驾崩,或者皇帝出现问题无法行使权力的时候,太后可以短暂的出来管理一下事情。那些都是非常特殊的情况,只是一些特例而已。

但现在显然不是这个时候。

皇帝亲自召开廷议,讨论国家大事。可是在廷议上,张太后竟然发出懿旨,还要直接干涉朝廷的事情。因此言官立马就站了出来。

特别是张九叙。

吏科都给事中,在六科已经很多年时间。岂能看着张太后破坏规矩,因此立马严厉批评张太后,甚至搬出了朱元璋的“皇明祖训”。

“此等懿旨,应该驳回。”

监察御史方凤回答更是干脆。

方凤此人是铁面御史,因此在朝中得罪人无数,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方凤这个人。方凤根本不管对方是谁,该弹劾就弹劾,皇帝也不例外。朱厚熜登基之后,方凤光是批评朱厚熜的奏折就有五次之多,都是批评朱厚熜没有解决正德朝留下来的权阉。连皇帝都这样批评,更不用说其他大臣。目前在内阁的这些大佬

人物,有一半都被方凤弹劾过。

杨廷和也不例外。

上一次杨廷和闭门谢客的时候,方凤的态度是最激烈的。猛烈抨击杨廷和欺天子年幼,逼迫天子,甚至认为杨廷和此等行为是权臣行为。

当然方凤并不是想要谄媚朱厚熜,或者是和杨廷和是死对头。方凤其实一直是支持杨廷和“新政”的言官主力干将之一。可是一事归一事,方凤绝对不会因为支持你的政策,就彻底倒向你这边。相反方凤都是以事论事,非常有铁面御史的风范。

这就是方凤。

现在他也是非常恼怒。明明在召开廷议,太后竟然敢下懿旨。当年明孝宗宠爱张太后的时候,张太后对于弹劾张家兄弟的言官是不假辞色。可是现在已经是嘉靖朝,张太后竟然还敢如此嚣张。

而且现在的问题张太后不仅仅是嚣张的问题,而且是完全不把大明朝的规矩放在眼里。一个深居后宫的太后,懂什么治国,赶在廷议上指手画脚。

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忍。

“皇上,太后懿旨,应该驳回。我朝廷议,除了特殊时期,还没有太后懿旨干涉的情况。此乃违背祖制行为,必须要驳回。”

负责礼部事物的礼部左侍郎王瓒也攒出来开口。

皇明祖训。

这是朱元璋历经好多年才制定的,要求朱家徒子徒孙要听从的东西。这就是大明朝最高的礼仪,没有人可以违背。后宫干政,第一个违反的就是皇明祖训。

是礼部负责的事情。

这样明晃晃的违背祖制,王瓒岂能看着不敢。因此立马上前表达自己的看法,此等懿旨,应该直接驳回。

“臣附议。”

督察院左都御史石珤上前一步。

用洪亮的声音,附和王瓒。石珤想的更多,因为他是督察院左都御史。如果这一次的事情不能解决,那么以后督察院还有什么脸面处理京城那些权贵的案子。

难道太后的懿旨,现在都可以指挥督察院?

若督察院听从太后的懿旨,到时候天下臣民不知道该怎么评论督察院,怎么评论督察院一把手左都御史石珤。说不定会把石珤直接钉在大明朝的耻辱柱上。

“建昌侯案乃是朝野关注的大案,岂能由太后懿旨,就结束调查。若此例一开,后宫干政就成事实,此乃亡国之道。臣身为督察院左都御史,太后懿旨,绝不敢接受。督察院乃朝廷机构,非太后私人机构,岂能奉行太后懿旨行事。臣请求皇上,应驳回太后懿旨,且应该重重惩处太后身边佞臣。”

如果不是太后,而只是皇帝的妃子,石珤甚至会要求废了这个妃子。或者就算不是妃子,而是皇帝的皇后,石珤都会要求皇帝训诫皇后。

后宫干政,这可是大事情。

是绝对不能逾越的红线。

但正因为是太后,是目前大明朝最尊贵的女子,所以石珤才没有涉及到太后,要求惩戒太后。而是要求皇帝,惩处太后身

边的人。太后下这种懿旨,简直是不能接受。既然无法处罚太后,那就处罚太后身边的人。这是对于一些身份贵重之人,常常使用的招数。

“石宪臣(石珤),太后只是一时着急,不至于惩处太后身边的人。朕登基不久,岂能惩处寿安宫的人。若朕处罚寿安宫的人,朕就失了孝道,以后如何面对天下臣民。”

朱厚熜摇头。

虽然心里已经是乐开了花,但表面上却是装的很为难的样子。甚至表示为了孝道,自己都不应该惩处太后身边的人。现在离兴献王孝期结束,还剩下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只要时间一到,内阁必然是要求朱厚熜宗祧,要求朱厚熜过继到明孝宗名下。到时候张太后就是正儿八经的朱厚熜嫡母,朱厚熜要叫太后为“母后”。

但朱厚熜不愿意。

不过只要朱厚熜不愿意,那么就会出现历史上大礼仪之争。这是无可避免的事情。朱厚熜要么叫张太后“母后”,封她为“圣母皇太后”。要么就不认张太后为“母后”,那就是拒绝过继到明孝宗名下,这样肯定会和朝臣发生冲突,发生大礼仪之争。所谓的大礼仪之争,嘉靖皇帝的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维护皇统,维护儒家礼仪的杨廷和他们,一方面则是来自宫中的张太后。

因为大礼仪之争,争得就是名分的问题。

若没有大礼仪之争,朱厚熜就是张太后的儿子。一个“孝”字,就可以压得朱厚熜束手束脚。因为张太后就成为了母亲,在讲究“孝”的大明朝,你如何忤逆母亲。以孝治国,一个皇帝一旦失了孝道,那么皇帝身为九五之尊也会是举步艰难。可是一旦掀起大礼仪之争,那么张太后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失。因为大礼仪之争,朱厚熜要封张太后为“伯母皇太后”,这个和“圣母皇太后”的含金量差了一大截。所以历史上嘉靖皇帝的大礼仪之争,张太后这边给的压力也很大。

历史上只能说,张太后太蠢。大礼仪之争的时候,若张太后和杨廷和两个人同声同气,绝对不可能让嘉靖皇帝胜利的那么快。甚至有可能直接逼得嘉靖皇帝短时间之内放弃大礼仪之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