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场止风祭祀,润州百姓对大祭司的能力深深信服。听说这次大祭司要去槐州求雨后,有钱有闲的人家,赶着马车,拖家带口,准备去槐州城看热闹。
江稚鱼一行人进入槐州地界,明显就能感觉到这边干旱情况更严重。
道路两边的野草都已经枯死,地里青苗比起润州来,更加无精打采,眼见熬不过今冬了。
田里有农人不知从哪里挑来的水,正一瓢一瓢地浇在地里。
但显然杯水车薪,也是在做最后挣扎,希望能坚持下雨的那一刻。
到槐州城的时候已经天色将晚,当地官员同样出城将人迎进城。
槐州刺史给江稚鱼安排的,是一户富商的别院,修建的格外富丽堂皇。
江稚鱼直接住了进去,韩汲则是认命地出门,去和当地官员应酬。
次日起,江稚鱼开始在槐州刺史的带领下,去看他们准备的用品、人手,以及祭台。
求雨风俗古来有之,通常求雨都是无限日,雨下才止。自然,很多时候都是一日未遂,两日未遂,月余未遂。
尽管如此,人们对神明从未失去信心,次次大旱,次次依然对神明饱含最热忱的信仰。
所以,地方上对于求雨流程也很熟悉。
江稚鱼看了一圈,大致都尚可,只是又多加了四面旗帜。这四面旗帜由纸换成了布,由江稚鱼在上面画了符。
求雨安排在两日后,这两日,附近州县不停有人过来观看。
整个槐州城显得格外热闹,倒像是从没有过不下去的人逃荒走了一样。
到了那天,从刺史府的大门起,通往城门口的一路上,墙壁、树木,到处贴着用五色纸做成的“雨帖子”,上面写着“风调雨顺”、“沛然下雨”、“大雨倾盆”等字样。
家家户户的门口,以及商户的招牌、幡子等上,贴着三角形的“雨吊子”。
数名汉子举着大大的旗帜,带着身后敲锣打鼓的乐人,引着二十来名精壮的大汉,先从城中玄天大帝庙,请出玄天大帝神像。
江稚鱼穿着大祭司的大礼服,跟在玄天大帝神像之后。双手交叠在胸前,神态端严。
她的身边两侧,苏十三和陈十一警醒地护着。另有龙骧卫,左一百人,右一百人,牢牢将她和两边的人隔开。
往后则是槐州大小官员,个个都穿着礼服,整整齐齐跟着。
再往后,则是数百名赤脚的汉子,个个头戴斗笠,呈现一派下雨的兆头。
两侧百姓拥挤着看热闹,随着队伍过去,也跟在后面前行。
乱七八糟的说话声不断响起来。
“哎,隔几年就要求雨,求了一次又一次,也见成功过几回。今年又折腾,也不知道有用没。”
“要我说,还不如直接开仓放粮,也比这什么劳什子求雨强。”
“你可别瞎说,小心惹怒了神明,更不下雨了。”
“这回铁定能求来雨水,我邻居的亲戚家小儿子在衙门做事,听说这次朝廷派了大祭司前来求雨。大祭司你们不知道吧,听说可厉害了,不然陛下也不可能给封那么大的官。”
“我知道我知道,就是走在咱们刺史大人前面那姑娘,那位就是大祭司。”
“行不行啊?看着还那么小,跟我家孙女一般大,长得跟画上的人似的。”
百姓闹哄哄的讨论声中,队伍走出城门外,来到郊外一处空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