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掩龙刘氏(汉里堂)开基始祖由(成公名清)清祖从大 梁徒丰,定居于丰邑西北隅立村曰金刘寨,为我皇室汉刘之 开山始祖也,传至曾孙汉高祖邦公,斩蛇起义平秦灭楚,建 立大汉王朝,遂有天下后裔分封各地,使吾刘氏裔孙遍及神 州大地。掩龙刘氏乃邦公四子孝帝刘恒次子梁孝王刘武, 武长子刘买之后也,买传五世陵乡侯刘?公及其子孙世居祖 陵祭祀,耕读为业,族人兴旺,子孙繁昌,自汉以后朝代更 替内乱频繁,族人亦遭极大灾难,多数奔走他乡,唯极少数 族人据守故里,守墓添坟祭祀,隋代邕公首修谱牒,自二十 九世立字辈:“祖立洪范,敦谕后贤,孝义谨记,福泽延传”,传至宋代四十五世祖运太公极重家族之事业,清理族谱资料,复续族谱以传后人,使吾祖之业再次复兴。后又因金兵入侵中原沦陷,族人复遭灾难,运太公之孙继荣公之长 子昌俭公率家人于金大定年间,离乡出走,与胞兄昌意公洒 泪而别。昌俭公历尽艰难,自汉故里金刘寨流落于峄县定居,立村屯曰后孟村,置田立业。历经数百年(约 150 年) 家产富有,人烟繁盛,在后孟西五里杜安村始建高皇庙,以弘扬先祖之德。宋末至明朝中期因战乱,匪祸肆起,鲁南惨 遭劫难,族人被迫离开,致使家业荒废。故里人不忍将先人 开创之基业抛弃,又于明嘉靖年间复派崇公之子五十九世 祖西伯公前往后孟继承祖业,重建家园。闻先人云:先祖以耕读为本,勤俭治业,忠孝传家。族人兴旺,子孙繁昌。明万历三年江淮一带洪水泛滥蝗灾四起,致淮河流域及江南人 烟稀少,生灵涂炭。万历六年七月丙子,帝神宗下诏:江北诸府民,年十五以上无田者,官给牛一头、田五十亩开垦, 三年后起科。九月庚午,诏苏州诸府开垦荒田,六年后起科。 官府因此把山左移民集结于枣林庄,协同南迁。西伯公(字 干)因此,伴随移民潮背井离乡迁颖。途径汉故里又相约三弟坤公,四弟灜公,携子同行。旧谱载:干公于嘉靖末年奉 祖命由金刘庄迁居山东兖州府峄县后孟村继承祖业,德传后 代,子孙繁昌,人才辈出。而后西伯公又于明万历六年相约 三弟西山字坤,四弟西川字灜,及其长子汉达和家眷,三子汉暹,自峄县随移民潮南迁。次子汉进,四子汉道留守故里。 汉暹年幼至山东藤县投亲定居。(二弟西安,其长子汉杰迁居 丰城西关,次子汉川仍留守江苏徐州汉故里)。西伯公兄弟协子 继续前行,至安徽凤阳府颖州卫关三里演流集(今掩龙庙) 西定居,立村屯曰刘村。掩龙刘氏旧谱所载始祖来自山东兖 州府峄县东乡,经考证光绪《峄县志》记载:“峄县明朝时 置四乡,东曰企彭、南曰坊厢、西曰兰陵、北曰诚、首社曰 坊郭。东乡企彭领七社首曰里仁社、次曰税郭社、曰新河社, 又次曰金河社、曰王下社、曰王上社社置于台庄,又次曰侯 孟社领村庄二十七,前刘家村、后刘家村、官庄、泉阳、周 家楼、侯家堂等,侯孟村所属其中”。故以示旧谱记载无误。掩龙刘氏及后孟刘氏始祖干公(汉达字方卿、汉进、汉暹、汉 道)。二弟西安公(汉杰、汉川)西安长子汉杰后裔居后丰城西关。三弟坤公(汉仁、汉义)后裔现居前后刘庙一带。四 弟瀛公(汉德、汉礼)后裔现居后刘庙及霍邱马店镇茶台村 山边组一带。相传始祖干公晚年从返故里,其长子方卿后裔 因清代战乱及抗日战争,族人迁居四面八方。有的因战争客死他乡。第三次续谱时又把失散多年 的族亲一一收编入册。传至第五世(弘绪公三子)魁公配 姚氏外迁嗣失考,第六世(玉松四子)永袭公配氏失考,第 六世(淑善长次)失考,第七世永和(子伟公次子)待查,第 八世(崇仁公长子)殿爵公游学外出不知下落,第八世(崇盛 三子)振河公迁居闻集西北失察,第八世(敏慎次子)振江迁 焦坡集失考,第十二世(雯子)守达迁居临水山南塔集 东偏待查。第十世(冠甲公长子)瑞墀公迁居阜南三塔东亓 家洼谋生至十二世思恭之子锡银公,又于 196 年返迁故里刘老庄。传至十一世瑞生公三子思明公,武才兼备前往阜南牛 集,曾任周集民团教官,后不知所踪失考。十三世锡仲四子: 长子瑞清乳名旦其子林材,次子瑞斋乳名鸭配留氏其子择 才,三子瑞三乳名利配刘氏被烧死,四子瑞林乳名德配李氏 其子象女儿严失查。锡川子汝涛字兰亭迁云南失考。
掩龙刘氏干公十三世裔孙:刘振 撰写
2010 年 06 月 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