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秘籍小说网>其它小说>诗与刀小说好看么> 第十三章 以诗为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以诗为刀

徐杰与云桓两人瞪大的眼睛看着这位畅快恣意的汉子,一手拄拐保持平衡,一手长刀唯余刀光。

单腿力,便能直上三丈之高。

徐杰忽然有一种错觉,谁说武艺不能凡脱俗?今日徐仲,已然凡脱俗!

再看徐仲,高处而落,并不站直,而是俯地而去,刀光贴地急飞,口中铿锵有语:“三手,浅草没马蹄!”

“再来,繁星点点虚实不定,四手,绿柳白沙堤。”

“天寒红叶稀,去芜存菁,化繁为简,此乃一击必杀!”

“空翠湿人衣,刀光笼罩,以快为准,唯快不破。”

“水压云脚低,此乃泰山压顶,以水云一色,避无可避。”

“如意方支颐,此乃一手变招,大架有招,随心无势。”

“淡淡水生陂,此乃偏锋,细无声时偏锋起!”

“新燕啄春泥,对招刺杀之法,出其不意,蜻蜓点水,波澜也起,必奏奇效。”

徐仲身形忽然一止,空中的树叶与尘土还在弥漫,却是徐仲已然问问站立当场,拄拐收刀。

两人看得目瞪口呆,再看徐杰与云桓,已然目瞪口呆。今日才是眼界,这份武艺,真正出了徐杰对于武艺的预期。徐杰最初以为,武艺就是那降龙十八掌之类,后来失望了,也就慢慢失去了兴趣。

今日再看,这刀光劲道,这份威势,又再一次出乎了徐杰原以为的预料。

也是练到今日,两人方才有资格学着一手绝技。

徐杰没有看够,远远没有看够,口中急道:“二叔二叔,怎么就收手了?”

“这十手先练熟,往后之招,便是要以这十手为基础。就如那宿鸟归飞急,就需要绿柳白沙堤与水压云脚低为基础。最后一招归期未有期,更是一招而出,必斩头颅落地,一刀出鞘,一往无前,军阵戾气之法,若是前面十七手不成,此招便更不能成。”徐仲面不红心不跳,慢慢解释道。

徐杰唯有连连点头,也感叹一句:“二叔,这招式之命,句句来自诗中,还句句押韵,又贴合招式之战意。董前辈,不同凡响之人也。”

徐仲也猜到了徐杰能知道这招式名称的小心思,笑了笑道:“二叔少年时候没有读过,学的诗就都在这里了,便也是董队头教导之下,如今方才能勉强能写信,计些数目。当真感激不尽。”

徐杰已然等不及了,又是开口忙道:“二叔快来教,怎么个平地随风起!”

徐仲看得徐秀才这猴急的模样,倒是心满意足起来,往前走得几步,微微撩起带鞘的饮血刀,从下往上在空中撩过一个漂亮的圆弧,已然开始教导两人习练十八手。

老兵不死,唯有凋零。

徐家镇一百多号老军汉,不论是军中的武艺,还是这董大力教的武艺,大多都是血腥厮杀的精锐汉子。

徐仲其实不能称大哥,毕竟徐仲排行老二。而今皆称徐仲为大哥,其实也是这些老军汉在回乡之时,共同祭拜祖先立下了几番誓言。誓言内容不外乎精诚团结,共养老弱之类。

徐老八,其实也并不是真的行八,只是活人里行八。这十八手的绝技,也并非就徐仲能耍,徐老八也能耍。

军阵在前,堡寨之内,弟兄们生死不知,这武艺哪里还有私藏的道理。大敌当前,便是巴不得人人都能以一当百。

这武艺,便也是在徐仲兄弟四人自己还没有练熟的时候,在那大敌当前之时,徐家镇的汉子们大多都在奋力去学。根骨悟性虽然有别,吐纳靠根骨,刀法学习靠悟性。高深招式也靠内力来支持。

虽然军汉们良莠不齐,但是这十八手,大多也能耍几下,耍得一两招的有,耍得圆满的也有。

徐老八就是除了徐仲之外,唯一一个还能把十八手耍圆满的。其余能耍上十几招是也有好几个,能耍七八招的也不少。

不论能耍几招十八手,这些老军汉尸山血海里走出来,便是个个能拼命。

其实这些老军汉,当年大多也都在徐家四兄弟麾下当兵,还有一手绝技,便是人人精通。便是那弯弓搭箭的射术,不论弓弩,皆是信手拈来。也是当年斥候与先锋的必备技能。

而今十几年,不曾碰过强弓硬弩,也是因为朝廷明令禁止民间私藏强弓硬弩。但是拿些猎人软弓上山猎些野味,也是不在话下的。平日里聚在一起吃酒,肉食买得不多,主要都是山中猎来的,家中养的却大多拿去城里换了钱。

羊猪鸡鸭,肉质松散,城里人多买这些。麂子野兔锦鸡这种,其实卖不上羊猪的价钱,肉质太硬,难以料理,便是缺点。

这徐家镇,终归是一个勤勤恳恳的乡下镇子。过日子也是勤俭持家的秉性,奢侈便是完全谈不上的。

真要说奢侈,也唯有徐杰一人相对而言奢侈一点。穿的衣服,吃的东西,用的笔墨纸张,还都会讲究一点。便也是徐仲不想徐杰在城里上学被人看不起,受人不待见。

其实虽然只是这些小东西,稍微讲究一下,当真也是花费不少,绸缎衣服,上好的宣纸,甚至还有一支狼毫笔,哪里能便宜。便是一个上好的歙县出产的歙砚,便是几十两银子。若是再配一个徽州墨条,便又是几十两银子。县城一处偏僻一点的小院落,也不过这一砚一墨的价钱。

但是徐仲就是舍得。甚至心中也念想着,以后去了郡城上学,那花费更是不少,人情往来,水酒诗会,钱就更成了一个数字。便是置办一身好行头,也是价值不菲。

这才是徐仲口中所说要在河道里讨生活的原因,就是那“为下人”!

穷读,富习武。其实是很没有道理。多听寒门士子的故事,便以为寒门就是穷人,大谬矣。

“寒门”之寒是其一,是比较富家子弟而言。寒门之门,才是重要的。门乃门第,门第就不是小家小户农汉穷人的意思。

真正的穷人,哪里能读得起?束脩,便是给老师的拜师礼。出不起适当的束脩之礼,拿什么求学?

,多来自耗时耗力的人工抄写。一本就价格不菲,买不起,还读什么?

笔墨纸砚,样样是钱,最差的也不是底层百姓在土地里刨食能负担得起的。还不说大多数连土地都没有,只能做租田地做佃农的人家。

只要家中有的,还能读的,再没落的人家,再寒门,再穷。也不是底层百姓所能比的,卖祖宗留下来的都能养活自己。若是连都卖完了,那就再也称不上寒门了。没有,哪里的门?连笔墨纸砚都买不起,连赶考的盘缠都没有,还谈什么寒门士子逆袭。

便是那些有钱人家愿意投资一些有才之人,愿意拿钱来资助别人赶考的。也不会去资助那些连家里祖宗留下来的都卖完之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