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尔哈朗用眼睛扫视了一下三个小辈亲王,心想这三人主管朝廷六部事务,以前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多尔衮。多尔衮开始还能礼贤下士,对于族亲的利益多有照顾,但入关后,多尔衮一方面为了笼络汉人人心,一方面自己过度膨胀,对于皇亲国戚的利益就没以前那么上心,招致了不少怨怼。现在,多尔衮已经故去,朝堂之上只有自己一人说了算,这三人还是没有看清形势。
济尔哈朗收回折子,放在八仙桌上,让下人点上来一袋旱烟,深吸几口,让自己的脸包围在烟雾之中,却不说话,显得深不可测。
满达海见济尔哈朗不说话,便道:“叔王,我不是反对上这个折子,只是时机是否合适。”
博洛也观察着济尔哈朗的神情,猜不透他的意思,便迎合满达海的话,“十四叔大丧刚过不久,侄儿也怕现在上折子,反招寿安宫那边不快。”
济尔哈朗又吸了几口烟,“那我以自己一人之名上表?你们想好了,你们以前一直在多尔衮手下任事,如果太后、皇上追究下来,我也罩不住你们。”
三个亲王相互对视,不由得冷汗涔涔而下。
沉默一会,尼堪率先表态,“侄儿愿意以叔王马首是从。我签名附议。”
满达海和博洛看尼堪已经表态附议,也纷纷点头表态,一切服从叔王安排。
济尔哈朗把烟袋交给下人,让三个亲王在折子后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冷冷说道:“三位贤侄,老叔我可没有逼你们联名上这个折子,你们联署之后,如果太后、皇上真的怪罪下来,咱们也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济尔哈朗为上这个参劾折子,已经在心中考虑了很久,深知这是一次政治赌博。
但思前想后,济尔哈朗认定,以其让皇上在心里把自己树立成一个新的敌人,不如尝试一下把一个死王爷继续树成共同敌人,反正睿亲王死了,而睿亲王两个同母兄弟里,多铎已经于一年前病故,阿济格已经被逮捕禁足,而他们这支下面的小辈儿,只有多尼袭了多铎的爵位,其他人更没有什么厉害的茬儿。
所以,即使他痛下杀手,那些人也毫无反抗能力!这个算盘拨来算去是值得的。
至于太后怎么想先顾不得太多,至少皇上刚刚亲政,可能会作出反应。尤其是在罗列多尔衮罪行时,济尔哈朗巧妙地把肃亲王豪格的死,归咎于多尔衮的构陷。
肃亲王豪格,是先帝皇太极的长子,本来皇太极死后,大位是要传给他的。但由于皇太极驾崩之日,正是多尔衮权倾朝野之时,虽然很多大臣赞成立长,把豪格立为新君,但以多尔衮、多铎为首的正白、镶白两旗坚决反对,还有不少重臣期待拥立多尔衮为帝。
当时,多尔衮为首的两白旗和豪格为首的两黄旗,已经是剑拔驽张,火药味道很浓。直至两黄旗的几位大臣,带刀上殿,直怼多尔衮,声称如不立皇太极之后为君,宁可“追随先帝而去”,也不妥协,一场宫廷火并一触即发。
最后,还是多尔衮以大局为重,担心如与两黄旗火并,不利于天下大统,才不得不放弃大位之争。两派妥协,不立豪格,改立皇太极九子福临为帝,是为顺治帝,并由济尔哈朗和多尔衮摄政。
但从此豪格便与多尔衮结下了梁子,多次在公开和在私下场合,骂多尔衮狼子野心,嚣张跋扈,多尔衮自是心图报复。
豪格在小一辈的皇族里,本也是战功卓著,尤其是在平定四川张献忠时,立下汗马之功。但是豪格回京后,不仅没有得到摄政王的封赏,反而被多尔衮随便捏个罪名,给关押起来,并很快就不明不白地死在囚所之内。而且,多尔衮和阿济格,还分别收了豪格的福晋,作了自己的女人。
济尔哈朗在折子里旧事重提,是因为他知道皇上福临一直喜欢他的大哥豪格,虽然知道豪格死得冤枉,但尚不知豪格的死因。
因此,济尔哈朗乘机添油加醋,把豪格之死说成多尔衮授意加害,正可以调动皇上福临同仇敌忾之感。
济尔哈朗用眼睛扫视了一下三个小辈亲王,心想这三人主管朝廷六部事务,以前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多尔衮。多尔衮开始还能礼贤下士,对于族亲的利益多有照顾,但入关后,多尔衮一方面为了笼络汉人人心,一方面自己过度膨胀,对于皇亲国戚的利益就没以前那么上心,招致了不少怨怼。现在,多尔衮已经故去,朝堂之上只有自己一人说了算,这三人还是没有看清形势。
济尔哈朗收回折子,放在八仙桌上,让下人点上来一袋旱烟,深吸几口,让自己的脸包围在烟雾之中,却不说话,显得深不可测。
满达海见济尔哈朗不说话,便道:“叔王,我不是反对上这个折子,只是时机是否合适。”
博洛也观察着济尔哈朗的神情,猜不透他的意思,便迎合满达海的话,“十四叔大丧刚过不久,侄儿也怕现在上折子,反招寿安宫那边不快。”
济尔哈朗又吸了几口烟,“那我以自己一人之名上表?你们想好了,你们以前一直在多尔衮手下任事,如果太后、皇上追究下来,我也罩不住你们。”
三个亲王相互对视,不由得冷汗涔涔而下。
沉默一会,尼堪率先表态,“侄儿愿意以叔王马首是从。我签名附议。”
满达海和博洛看尼堪已经表态附议,也纷纷点头表态,一切服从叔王安排。
济尔哈朗把烟袋交给下人,让三个亲王在折子后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冷冷说道:“三位贤侄,老叔我可没有逼你们联名上这个折子,你们联署之后,如果太后、皇上真的怪罪下来,咱们也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济尔哈朗为上这个参劾折子,已经在心中考虑了很久,深知这是一次政治赌博。
但思前想后,济尔哈朗认定,以其让皇上在心里把自己树立成一个新的敌人,不如尝试一下把一个死王爷继续树成共同敌人,反正睿亲王死了,而睿亲王两个同母兄弟里,多铎已经于一年前病故,阿济格已经被逮捕禁足,而他们这支下面的小辈儿,只有多尼袭了多铎的爵位,其他人更没有什么厉害的茬儿。
所以,即使他痛下杀手,那些人也毫无反抗能力!这个算盘拨来算去是值得的。
至于太后怎么想先顾不得太多,至少皇上刚刚亲政,可能会作出反应。尤其是在罗列多尔衮罪行时,济尔哈朗巧妙地把肃亲王豪格的死,归咎于多尔衮的构陷。
肃亲王豪格,是先帝皇太极的长子,本来皇太极死后,大位是要传给他的。但由于皇太极驾崩之日,正是多尔衮权倾朝野之时,虽然很多大臣赞成立长,把豪格立为新君,但以多尔衮、多铎为首的正白、镶白两旗坚决反对,还有不少重臣期待拥立多尔衮为帝。
当时,多尔衮为首的两白旗和豪格为首的两黄旗,已经是剑拔驽张,火药味道很浓。直至两黄旗的几位大臣,带刀上殿,直怼多尔衮,声称如不立皇太极之后为君,宁可“追随先帝而去”,也不妥协,一场宫廷火并一触即发。
最后,还是多尔衮以大局为重,担心如与两黄旗火并,不利于天下大统,才不得不放弃大位之争。两派妥协,不立豪格,改立皇太极九子福临为帝,是为顺治帝,并由济尔哈朗和多尔衮摄政。
但从此豪格便与多尔衮结下了梁子,多次在公开和在私下场合,骂多尔衮狼子野心,嚣张跋扈,多尔衮自是心图报复。
豪格在小一辈的皇族里,本也是战功卓著,尤其是在平定四川张献忠时,立下汗马之功。但是豪格回京后,不仅没有得到摄政王的封赏,反而被多尔衮随便捏个罪名,给关押起来,并很快就不明不白地死在囚所之内。而且,多尔衮和阿济格,还分别收了豪格的福晋,作了自己的女人。
济尔哈朗在折子里旧事重提,是因为他知道皇上福临一直喜欢他的大哥豪格,虽然知道豪格死得冤枉,但尚不知豪格的死因。
因此,济尔哈朗乘机添油加醋,把豪格之死说成多尔衮授意加害,正可以调动皇上福临同仇敌忾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