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站在演武场上,目光不自觉地瞥向观赏台上的冯英廉。
这位清朝的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身份尊贵,举手投足间皆显现出一股威严与智慧。
和珅心中明白,这场比武不仅仅关乎自己的胜负,更可能影响他未来的命运。
冯英廉的赏识将决定他在这所学院,甚至在整个京城的前途。
想到这里,和珅暗自下定决心,原本还打算有所保留的他,决定放手一搏。
就在总教习老师准备宣布比武开始的时候,和珅突然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请求:“老师,学生手里的兵器不趁手,能否换一把?”
总教习老师微微一愣,随即点头同意,毕竟比武的胜负在于武艺,而非兵器。可是,就在和珅走向兵器架时,他突然停下脚步,又提出了一个要求:“架子上的兵器也不趁手,学生想自己制作一把。”
当和珅提出要自己现场制作一把兵器时,整个演武场瞬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随即爆发出一阵低声的议论。
“哗啦啦~”
学生们的目光纷纷聚集在和珅的身上,脸上流露出各种复杂的表情。
站在一旁的阿尔泰冷笑了一声,眼中满是轻蔑和不屑,心想这个九岁的孩子果然只是嘴上功夫了得,连武器都挑剔,还想现场打造?简直是笑话!
有些学生开始窃窃私语,他们的声音并不大,但在这安静的氛围中却显得尤为刺耳。
“他这是在拖延时间吧?”
一个身穿蓝袍的学生低声说道,眼中透着狐疑,“怕是他自己也知道这场比武毫无胜算,故意找借口吧?”
“就是,这场比武本来就不公平,一个九岁的小孩对阵十二岁的阿尔泰,早就注定输定了。”
另一个学生接话,脸上露出讥讽的神色,“现在还想搞些小动作,以为这样就能改变什么?”
……
站在队伍中的福长安皱起眉头,他紧紧盯着和珅,心中不免为他担忧。
虽然他知道和珅心思缜密,但此时的举动实在是太过出人意料。周围的学生和家属们似乎都在等待着看和珅出丑,甚至有些人已经开始低声嘲笑。
“哈哈,我看他是怕了吧。”
一名身材魁梧的学生大声笑道,引得身边的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就算现场制作出一把兵器,又能如何?阿尔泰的枪法可不是闹着玩的。”
一时间,演武场上充满了对和珅的不看好和怀疑声。
家属观赏台上,有些人露出不屑的表情,低声议论着这场比武的结局。
“和珅这孩子虽有些天赋,但显然还是太年轻了,”一个老者摇着头说道,“以为凭一时的聪明就能赢得这场比武,实在是太天真了。”
冯英廉默默注视着这一切,他并没有加入众人的议论,但眼神中闪过一丝疑虑。
尽管他对和珅的表现有些期待,但此时也不免担心这孩子是否过于自信,甚至有些冒失。
总教习老师听到和珅的要求后,脸色顿时冷了下来。
他双眉紧皱,厉声斥责道:“和珅,你不要得寸进尺!一把兵器,没有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如何能够制作完成?你要让大家在这里等你十天半个月吗?”
和珅面对总教习的呵斥,丝毫没有退缩。
他神情镇定,目光坚定地望向老师,缓缓说道:“老师,学生自然不会耽误大家的时间。”
“学生所说的制作兵器,并非寻常兵器,而是利用现场的材料,因地制宜,一盏茶的功夫就能打造一把趁手的武器。”
听到和珅依然坚持要自行制作兵器,总教习老师的眉头紧紧皱起,显得有些不耐烦。
他冷冷地看着和珅,质问道:“和珅,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一盏茶的功夫就能制作出趁手的兵器?莫非你以为这是儿戏?”
周围的学生们听到和珅的话,也纷纷发出低声的嘲笑和议论。
“这小子怕不是在开玩笑吧?一盏茶的时间,能做出什么像样的兵器?”
“我看他就是在拖延时间,怕了阿尔泰,不敢比武了。”
“九岁的孩子,胡说八道也是常事,咱们看着就好。”
然而,面对这些质疑和嘲讽,和珅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慌乱或退缩。
他神色坚定,直视着总教习老师,语气平稳而自信地说道:
“老师,学生并非胡言乱语。请给学生一盏茶的时间,必能制作出趁手的兵器,绝不耽误比武。”
总教习老师闻言,脸色更加阴沉,但他没有立即再次呵斥和珅,而是转身看向高台之上的总督学,等待指示。
总督学眉头微蹙,显然也对和珅的要求感到为难和困惑。
毕竟,这场比武已经吸引了众多目光,再继续拖延下去,难免让人觉得失礼。
然而,想到坐在观赏台上的东阁大学士冯英廉,总督学的心中又有些犹豫。
冯英廉大人刚才明确表达了对和珅的赏识,若是此时不给和珅机会,难免会让冯大人失望。
于是,总督学抬起头,目光投向观赏台上的冯英廉。
两人的视线在空中交汇,冯英廉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和鼓励。
得到这隐晦的指示,总督学心中有了决定,随即靠近总教习老师,低声耳语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