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郭拿努托
做思想工作,必须做好思想工作!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实在太多了。一开始处理不好,以后矛盾就多了。
“你们也看得到,丹阳就那么点地,不论好地肥田又或是荒地瘦田都是有主的,佃农已经够多了,不能再分出来让你们种了!老实说,也不能分给你们!”郭鸣仁看得出他们多多少少有些失望。
“知道为何不能分给你们吗?大家试想一下,陈家有了,张家有了,李家孙家没有分到,这不公平吧?!万多人总有三千来户人吧?怎么分?分不了难道你们想去抢?”
“假如,今天你们还是在鄱阳,大家都有田有地丰衣足食,来了一帮外乡人来抢田抢地,你们会怎样?”
“那一定跟他们拼了!凭什么抢我们的地?”一个小伙子大声道。
“对!你说得很对,就是这个理!”郭鸣仁何他竖起大母指,“现在各位就是外来人,而且还是万多号人,你说丹阳的百姓会不会害怕你们来抢地?”
“咱们不会干这种事!”那小伙子说道。
“他们又不认识你,他们害怕是正常的!”郭鸣仁走到那小伙子身边,“不是我小瞧你,尽管你胆子肥敢去抢!我也替你的小命担心!”
“为……为啥?”小伙子一脸懵逼。
“知道丹阳是谁的封地吗?我郭家!我郭家世代都是朝廷的将军,丹阳百姓几乎个个会武!”郭鸣仁拍着他的肩头,“大名鼎鼎的北府军听说过吧!淝水之战八万打败苻坚百万大军!厉害吧?八万北府兵,半数出丹阳!”
小伙子一脸不可置信,瞪大了眼说不出话来。
“这我听说过,我爷爷那辈总说丹阳兵厉害!”
“对对,这可不是吹的,我家有个亲戚就在北府军!他说现在北府军中还有很多丹阳的老乡!”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大多都听过这句老话。
“好了好了,大家安静一下,听我说!”郭鸣仁等他们安静了又说道,“今天来这儿不是说这个!各位,这位就是我爹,丹阳县伯,建康守备郭德江将军,也是咱郭家家主。”
“哎呀!小老儿有眼不识泰山!郭将军恕罪恕罪!”领头的老人家赶忙打躬作揖,他身后一众老少都有样学样。
“郭将军救救咱们吧!”一老妇人抱着个小孩走过来就跪。
后面又有几人也跟着跪,郭德江立即上前将她扶起,也让后面几人也起来。
“老人家,有事慢慢说,咱起来说话!”郭德江把她扶到凳子上坐好,“今天我来,就是想帮助大家。就如我儿子说的一样,各位老乡都有手有脚身强体健的,挣钱养活家人一定没问题的!”
“老人家,这里人人都很艰难,所以大家更要团结起来共渡难关!”郭德江又看向众人,“我用我郭家的名誉向丹阳的父老作保,说服了父老乡亲接纳鄱阳来的大家。大家又能不能向我保证,入得丹阳都听从安排,尊守这边的风俗习惯,不犯法不添乱?!”
这些灾民虽然都是农人,但也不是不知道规矩。想在工坊市井打长工,得有保人,有的还得收保金。求人作保也是非常难的事,若你手脚不干净,又或犯了什么事,保人就得替你担风险!
一般不是亲戚又或累世故交,是求不到人作保的。但现在个个都身无长物,拿什么保证?嘴上的保证,人家能信吗?
一时间,众人都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回答才好。
郭鸣仁见状,立即上前说道:“大家不必多虑,我有一法子,大家听听怎么样?”
“郭少爷请讲!”领头的老人家说道。
“这样,这里大既三千多户人,咱们每十户人选一人当保长,十户人互相作保!保什么呢?保证遵纪守法,守秩序,不偷不抢不惹事!”
“保长要做什么呢?记录好人数,每户多少人,姓名岁数,按好手指印交上来。这关系到日后安排工作和住房,过冬的口粮,所以必须做好!不会写字咱这里有人可以帮忙!”
“选出保长,就可以过来丹阳郡城郡守府,在郡守的见证下跟我爹共签一份乡规民约。你们看这成不?”
“这……这签的不会是卖身契吧?!”有人发出了这种疑虑。
“咱又不是人贩子,你一个粗汉子卖身给我何用?”郭鸣仁笑道。
“郭将军,郭少爷,请容咱们商量一下么?”老人家笑着道。
郭鸣仁点头,与郭德江走开几步,等他们商量个结果。
郭德江低声道:“其实刚才他们口头答应就可以了,但你这个法子更好!临时想出来的?”
“是刚想到的。爹您没瞧见么,未见他们一面就说替他们向丹阳父老作保了,他们不当您吹牛皮也是半信半疑的!反而大大方方丑话说在前,立规矩,白纸黑字做个约效果更好!”郭鸣仁挑了挑眉毛,“您看,他们的眼神比起刚才怎么样?!”
“是精神了许多!”
“是看到希望了!”郭鸣仁嘿嘿笑道:“等下您再告诉他们,以后安置好了再办个学堂,让孩子读识字学手艺,铁定打您当活菩萨般拜!”
“臭小子,菩萨现在可不是好词呀!”郭德江佯怒道。
不一会,他们就商量好了,说大家都同意郭鸣仁的法子。
郭德江也向他们宣布会办学堂一事,这一下就炸锅了。个个脸上一开始惊异,再来就跪倒一大片向郭德江磕头。口中念念有词,向上天保佑郭大善人全家长命百岁多福多禄云云!
郭德江又抚慰了一番,让大家马上行动起来选保长。留下一些族里的干练子弟和部曲帮助他们开展工作,他和郭鸣仁就先回丹阳郡城了。
在离那开阔地不远处的棚屋边上,郭鸣义郭鸣礼一直在这看了全过程。
他们换了套侍卫服,在简仁的监视下偷偷跟了过来。当然,简仁是报告过,得了郭鸣仁的默许的。
他们在这里走了一圈,看到了灾民的惨状。有的人接过馒头就千恩万谢,有的小孩还衣不蔽体,赤着脚捧着馒头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