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淼打定主意将下一个演化目标放在准确确认时间、精确确定方位、感知天气和时令后,汤淼自然而然的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生和老农身上。
一些研读天地理的生,可能对时令、方位、地理等认识的比较多。
而天气之类的事情,生和经验丰富的老农,都对此有较为深刻的认知。
虽然汤淼这三个月虽然信息渠道有限,很少见外人,但他母亲王芸是个话痨。
从娘胎就开始不停对汤淼絮叨,生下汤淼之后,可愿意同汤淼说这说那。
之前为了吓唬汤淼,让他好好听话时,王芸会拿村内的教习赵德说事。
赵德算起来是汤淼的叔爷爷,是汤淼父亲赵鑫的叔叔。
汤淼从王芸处得知,赵德这个人可不简单。
他早年机缘巧合拜了个当法家小吏的师傅,跟着师傅读学习做吏的知识,后来顺理成章的做了县里的法吏。
可惜的是,朝代倾覆,战乱不休,他这个小吏没能安稳做下去,反而被裹挟到乱军之中当了军中法吏。
待战乱平息,他幸运的活了下来,虽然如今法家背景并不受当朝者喜爱,但靠着混来的军功,赵德还是成功重新当上了劝学的吏员,蒙学教习。
蒙学教习算是国朝最底层的官之一,半公半私。
虽然赵德只是个吏,但也是实实在在当过官的人,又在军中厮混过,很有威严,做事果决且严肃。
性格板正,不爱变通,又担任村里面的教习多年,很多村里的人都算是他半个门徒。
所以很多人都怕他,给他起铁面教习的外号。
如今,附近几个村子的孩子都是他在教,当然,只是蒙学,教的东西不多,只有识字和基本句读。
他本人倒是很愿意教些法家学问,但后来想了想,赵德还是压下了心思。
一来法家不讨喜,二来,遇到的都是些村内地主乡贤的孩子,学几个字能算账就够了,本身也不是治学的料子,教了也是白教。
由于性格及身份原因,赵德铁面教习的外号,就顺着教学的影响力,传遍了周围几个村子。
村子里面的大姑娘小媳妇也乐得用铁面教习的外号吓唬孩子,农活很忙,孩子老实些,没啥不好。
汤淼就这般知道了赵德这个叔爷爷。
汤淼还从王芸这里知晓,赵德早年学过周易,会卜卦,能掐会算,而且军中当法吏,知时知位知时令,本事不小。
于是,汤淼决定,想办法见见这个叔爷爷。
作为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想见一个不常来的人并不简单,即使这个人就住在自家旁边。
但好在,机会终究还是被他等来了。
百日宴,这个宴是为了告诉村里的人,自家的孩子出生了,而且没有夭折,母子平安,并且正好让村里的长辈给起个大名。
如今祖洲已是汉朝,民间用姓名已然颇为普遍,有条件的成年时还会加字。
桃源村并不是什么有名的宗族所在,村里王赵两姓居多,但都是平民。
此时祖洲是汉初,村里都有武备材官,良家子有名有姓,也方便参与基本训练时统计。
赵德作为村里唯一的化人,这个事情自然得他来干。
汤淼自己的百日宴,成了最有可能见到赵德的机会。
这一日,汤淼的百日宴开始,赵鑫没有大操大办,请的都是邻居亲友,只坐了一桌子。
当汤淼被抱上桌,被桌上的几个亲友邻居逗弄了一圈后,他看到了一个面色青黑,肤色较暗的老头,穿着一身黑色教习长衫,与周围穿着短褐的村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知道,他遇到正主了。
汤淼就这样,在自己的百日宴上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叔爷爷赵德。
汤淼瞪着一双大眼,仔细打量赵德,半点怕生的意思也没有。
赵德一身玄黑色的教习士长衫,细看长衫布料,汤淼看的出来,这衣服并不华贵,但很整洁,一看就是个讲究的人。
赵德顶着一头长发,已然花白,但长发发用发带系的整整齐齐,虽然苍老,但不颓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