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摇了摇头,他修复物从来就不需要假手于他人,主要也是不放心,他说道,“你要进来观摩可以,不过不能影响我修复。”
当初他修复宋代曜变天目盏时,就是全程直播的,如果靠观摩就能从中学到什么的话,其他人早就学会古陶瓷修复技术了。
所以,他并不在意别人观摩,当然,前提是不能影响他修复物,否则的话,他不介意重新再把人赶出去。
“谢谢向南先生,我不会影响您的。”
小野先生大喜,忙不迭地应道。
原本他还打算用“助手”一说来当个借口近距离观摩,谁知道向南根本就不在意,这的确让他喜出望外。
要知道,当年他即便是拜了师傅,在最初的几年时间里,也只能跟在师傅身边干干杂活,师傅哪怕是修复一件小破碗,也都要把他给支开,生怕他偷学了去。
他的确没有想到,向南居然这么大气。
道了谢之后,小野先生抢着先进了修复室,然后打来一盆清水放在工作台上,又将记号笔、502胶水、AB胶等物品一一找了出来放在了一旁,方便向南取用。
做完这些之后,他才老老实实地站在一旁,等着看向南开始修复。
向南换上白大褂,又戴好口罩之后,这才来到工作台前坐了下来,他将古董盒里的碎瓷片全部清理出来,然后将它们放进清水里清洗干净,再放到一旁晾干。
做着这些事情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也在不停地转动着。
碎瓷片太小又太多,这就会给修复过程带来极大的困难。
一般情况下,粘接的部位越多,粘接到最后越容易出现错位现象。
这是因为接缝中的胶液有一定厚度,致使接缝加宽,产生一定的误差。随着粘接块数的增加,这误差也累计加大,到最后就会出现拼对不到位现象。
所以,这就很考验修复师对胶液厚薄程度的掌控。
实际上,胶液太薄了会导致粘性不强,而胶液太厚了,又会影响粘接质量,只有厚薄均匀,才是最合适的。
然而,这个度才是最难掌握的。
在等待碎瓷片晾干的过程中,向南将这些碎瓷片按照之前看过的原器物照片,一块接一块地拼对起来,并不停地用记号笔在上面做着记号。
等他将所有碎瓷片拼对完毕,这些碎瓷片也早已干透了。
这时候,向南也发现了,在这件耀州窑双凤口注壶的器身上,还残缺了一块乒乓球大小的瓷片。
这就意味着,等他粘接碎瓷片粘接到一半时,就需要将残缺的部位配补起来,然后再继续粘接。
心里面有了粗略的修复方案以后,向南这才深吸了一口气,准备开始着手粘接碎瓷片。
和以往的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粘接顺序不同的是,这一次,向南打算采用“碎片减法”法来粘接碎瓷片。
用“碎片减法”法来粘接碎瓷片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碎片接缝的误差,也能降低出现粘接错位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