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初一年三月二十日日,清河宣传部发布了名为《皇帝陛下在黎明城》的长篇社论。
章中指出:皇帝陛下林海与帝国政要亲临黎明城施工现场,对黎明城及其附属设施修建做出了重要指示。
在黎明城项目总负责人,帝国总理大臣凌洋、陈朝负责人周尚、凉帝国负责人龙丘、夏国负责人赵远等人的陪同下,皇帝陛下深入施工现场,详细了解项目建设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情况及现阶段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皇帝陛下表示,过去的十三年,清河各级行政机关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条件,围绕建设富强清河这一核心指标,按照清河中枢的工作部署,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绩。
围绕黎明城项目今后的工作,皇帝陛下指出,大陆各国元首都对该项目寄予厚望,对项目组提出了“把好政治方向、强化项目管理、提高管理能力、树牢质量意识”的要求。
总之一句话,那就是每一点都要做好,上面很重视。以往是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现在上面自己都跑过来了,希望下面要“多、快、好”的完成该项目。
正在赶去另一个施工现场的林海看着社论哭笑不得。
清河发生的变化大部分他能够理解,但是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写出这样的社论,若不是王佐再三表示“内部绝对没有奇怪的人”,他甚至都以为又有穿越者过来了。
所以难道说这是无师自通还是殊途同归?
黎明城往南五十里,这里已经远离了建筑工地的喧嚣,甚至在回头的时候都已经完全看不到那些喷涌着黑烟的大烟囱。
林海执意要到这里来,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正在修建一个在公开施工计划里并不存在的观察站,更因为从这里再往南一公里,就是大名鼎鼎的暗渊。
观察站的主体已经差不多完成了。
之所以进度如此之快,并非是清河的水泥和钢筋在这里产生了奇迹,而是新的观察站其实是修建在一个一直在使用的凉国哨所的基础上。
是的,在过去的十个千年内,不管是哪个王朝占据了这片土地,他们都会修整维护这个哨所,驻扎能够不引起警觉的最低限度的士兵。
士兵们终日无所事事,他们只得到了一条命令:任何时候不能跨过哨所的围栏继续向南前进,但任何时候只要看见有人从南边来了,那么点狼烟,死守这里。
虽然将领们实在是不理解在这个地方驻扎士兵的原因,毕竟往南是嗯想不起来了,但总之就不是什么重要的地方。
不过皇帝陛下想在某个不重要的地方放上几个士兵而已,想来也不是大事,那就由得他去吧。
“陛下,按照您的吩咐,我们采用最快的速度建立起了这座观察站。”
负责观察站施工的工部主事张华润解释道。
“虽然有点可惜,但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拆掉了这座整体都是古董的哨所,并且用拆下来的材料和我们带来的钢筋水泥重新组合,修建了观察站内的主体建筑,就是这座观测塔。
另外,我们扩大了观察站的面积,较之原来的哨所扩大了近三倍,在内部修建了更多的军事和生活设施,因此本地的驻军能够扩大到一个营的规模。
在外部我们也准备修筑两条由碉堡、壕沟和铁丝网组成的防线,用来强化整个观察站的防御能力。至于通讯方面,为了保险,我们在保留原有的狼烟通讯的情况下,铺设了有线电报。按照施工进度,电报会在今天晚些时候投入使用。”
林海点了点头:“其他几个观察站呢?”
“您现在看到的一号观察站是最先开始施工的,而且有原来的哨所作为基础,因此进度是最快的,其他的观察站大部分都刚刚开始施工,少部分仍在选址阶段。”
“进度要加快。”
林海回头对张华润说道:“朕还记得,当年把流民从山上接下来时,就属你最擅长搭建,虽然那时候你还小,但你给自己搭建的窝棚是最牢固的。别人的窝棚阴冷潮湿,你的却是温暖干燥。”
张华润闻言,虽然不知道皇帝陛下为什么突然说起这个,但也赶紧躬身道:“西南的生灵,全赖陛下”
林海摆了摆手打断他,自顾自的说道:“当时你说你还小,家里还没给取名字,你只记得自己姓张,是吧。”
“是的。华润这个名字还是陛下赐予的。”
“嗯,我给你取名叫做华润,就是希望你能在建筑方面有更多的发展。所以朕需要看到你更多的努力。这些设施名叫观察站,但你也知道,它们只是整条防线上的节点而已。这些节点一半在凉国境内,由你负责,还有一半,在陈朝境内,有李万科负责。朕希望你们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快完成。缺什么就说,有困难,让凌洋去解决,如果他解决不了,找我解决。”
“臣,遵旨。”
“在往南拓展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
“有。或者说不是困难,而是遇到了奇怪的事情。”
“什么奇怪的事?”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基本上是当初凉国探明的安全区,据凉国人说,以前也有人违背禁令往南走过,短短的一段距离是没有问题,但若是走出个一里远,那人定然会倒地不起,然后就会被烟雾覆盖,待烟雾散去,那人的尸体就不见了。”
“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