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被视为中华民族 的开拓者,共同的化渊源使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不忘自己的始 祖,并有强烈的探寻祖根的愿望。据史料记载,尧的子孙後代形 成了祁、尧、刘、唐、杜、范、随、傅、资、士等五十多个姓氏。 这些姓氏得姓时间、原因虽然不同,但追根溯源都与帝尧一脉相 承。本就起源於帝尧的主要姓氏作一探讨,加以论证,均以史 料和族谱为据。
据《史记》记载,尧是华夏始祖黄帝的五世孙, 传承世系为:轩辕黄帝-玄器-侨极-高辛-放勳。尧的父亲高辛氏 娶炎帝族伊祁侯之女庆都为妻。陶唐氏尧帝姓伊耆,名放勳,因 母庆都生尧於丹陵,育於伊侯之国(河南伊阳县),後徙耆(通 作祁,太原祁县),故曰伊耆氏。尧母是伊祁潘侯的独生女。伊 祁侯居汾河边的伊村(在今山西临汾市),占汾河西方圆数百里的 地邑。尧生後随母在家中渡过了幼年、少年时期,因此随了母姓。 年十三助兄帝挚,受封於陶(山东兖州定陶县),年十五复封於 唐(河北保定唐县)为唐侯,故号陶唐氏。唐侯放勳却精明能干, 民誉日高,百姓趋归於放勳,帝挚知自己无回天之力,便率臣拱 手让位其弟传位於放勳,定都平阳,即今临汾。正如司马迁在史 记中写道: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 不骄,贵而不舒。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 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墨子节用篇》赞道: "尧治天下, 南抚交址,北降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
《沛县志》载:丹朱庶弟九其封於留国(微 山岛西南二十五里)者为留氏,注(路史国名纪)。故长子取名曰留式,後长兄监明早逝,留式承嗣监明之基业,迁徒河北刘邑,为刘姓开姓之始祖。
《资州直隶州志》载:尧九子资 助禹治梁州沱江水,资劈开玉垒山往东分流沱江,又凿宽金堂 峡,南下驻节天台山,指挥全流域河工,《尚禹贡》:“岷山 导江,东别为沱”。资因治水有功被受封於治水之邑曰资邑,次 子曰资子(永河)袭封资邑,曰资国,当时内涝成灾,资子而後 下南疆(今泰国清莱府)排涝治永河之水,故取名曰永河。《耒 阳资姓族谱》载:“帝尧之後,资子为资姓开姓之始祖”。
祁姓刘氏以帝尧长子监明开宗立姓後,嗣子留式传至留累, 改留为御龙氏,此後又相继改称豕韦氏、唐氏、杜氏、士氏,在 经过夏、商、周数千年的沧桑演变後,逐步演变为现在的刘姓。在 这一过程中,又派衍出了随、范、士蒍、司空、士师等中华民族 的古老姓氏。这些姓氏不论得姓何时、何地及得姓原因是什麽, 他们与祁姓刘氏都是一脉相传,世代繁衍,同为帝尧後裔。
唐姓由来已久。帝尧被封于唐地,立国为唐,史称唐尧。舜 受禅帝位以後,封尧的子孙为唐侯,唐国历夏商两代。西周初, 唐国灭,唐侯之後便以唐为氏。1998 年在山西临汾市南郊的下靳 村发掘了大量帝尧时期的墓葬,该次发掘和七十年代末、八十年 代初在襄汾陶寺出土的被称为陶唐氏部落遗存的龙山化属於 同一时代同一类型的化。共同印证了帝尧建都於平阳,而且始 封裔封的唐国皆在平阳附近的史实。另外河北唐县也是尧帝的先 期封地。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叔虞蔗出子孙有以唐为氏,是 为姬姓唐氏。两支唐姓同为一个发源地,今山西冀城县西有北 唐、东唐、西唐、南唐诸村名,当为古唐姓聚居之地。
杜姓是祁姓刘氏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元和姓纂》云: "祁 姓,帝尧裔孙刘累之後,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迁封于杜"。 帝尧的这一支後裔,在周王初定天下时,仍然是一个部族联盟称 为唐杜氏,为周成王所灭,并入周室领域,唐杜氏的後裔改封为 杜。杜,位居现在的陕西长安东南。周宣王时,杜伯被杀,子孙 出奔,以原国名为氏,杜姓自此问世。宣王杀杜伯後追悔莫极, 便立祠以作祀奉。这就是我国众多神之中"杜主" 氏族人中名人辈出,秦朝大将军杜赫即是其後裔,杜赫曾孙杜 周,西汉初任御史大夫,曾以豪族迁茂陵。杜周之子延年,官亦 御史大夫,又由茂陵徙居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奉守杜伯的陵墓和祠祀,是为京兆杜氏始迁祖。南北朝时,京兆杜氏繁衍旺盛, 为显赫士门阀。唐朝时,杜姓族人中位居宰相的有十一人,其中 杜如晦、杜佑、杜黄裳号称贤相。唐初学四杰之一的杨同在《杜 袁州墓铭》中云: "杜氏在夏为御龙,在周为唐杜。三王以降, 百代可知。车服出於南阳,衣冠集於京兆"。可知杜氏在当时的 影响之大。 杜姓是当代第 53 大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 0. %。其中除上述帝尧後裔这支外,还有传说中上古时期善酿酒 的杜康之後。另外,我国的少数民族中也有以杜为姓的。
士乃是以官职命名的姓氏,得姓始祖为士蒍。士蒍是杜隰叔 次子,晋献公时任士师一职。时献公朝政有干扰之患,士蒍献策, 两年内晋国就"朝无奸官,国无败政"。为奖其功德,赐以官为氏 称士氏。赐姓是一种荣耀,所以士氏之後又派生出士蒍、士季等 姓氏。春秋战国时期,士氏在晋国有很大的影响,士氏随後又出 现了范姓、縠姓、吉姓、隋姓等。《左传》中所记秦国的士雅、 宋国的士平和卫国的士荣皆乃族人。东汉时日南太守士赐,唐代 的洛州河南郡七姓有士氏。望出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今河南息 县、山东沂水、辽宁盖平、台湾基隆等地均有此姓。
随、范是以封邑为姓氏的,开基始祖为晋国的士会,发源地 为晋,即现在的山西。士会亦即随会、范会,是祁姓刘氏早期历 史上着名人物。王符在《潜夫论》中写到: "刘氏自唐以下,汉 以上,德着于世,莫若范会之最盛也"。在范会的後裔中,随姓 一支发展远不如范姓旺盛。范姓得姓後,以高平为盛,後西迁陕西,南迁中原,在汉时己迁至江南,在我国历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知名人物史不绝。范会子孙范子、范宣子、范献子,世代都 是晋国大臣、军中之佐。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政治家范蠡、秦国 大臣范睢、秦末楚霸王项羽的谋臣范增、东汉的范丹、范式、范 滂,东晋的范甯,南北朝时《後汉》的作者范晔、《神灭论》 作者范缜、南宋诗人范成大、特别是北宋大学家范仲淹,他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使范姓家族代显 辉煌名扬四海。范姓现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氏之一,居第 61 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 0.36%。河南、四川、辽宁、山东、 江苏、黑龙江等省多此有姓。
尧姓,帝尧姓祁伊,名放勳,尧是後人对他追尊的諡号。尧 的後世中五子胤明的後裔有一支以尧的諡号为氏,是为尧姓。《古 今姓氏辨证》云: "尧氏,帝尧之後,以諡为氏,世居上当长 子,後魏大司农尧喧,徙层岐州,生宗,宗兄子雄,北齐骠骑将 军,又隋鹰扬郎将尧君素,魏郡汤阳人"。唐时,瀛州河间郡八 姓有尧姓。上当长子今属山西长治。尧姓後裔为避难有的改为浇 氏、饶氏。伊姓起源於帝尧,《元和姓纂》云: "帝尧伊祁之胤, 裔孙伊尹,名挚,相汤,生陟奋"。
陶唐氏尧帝的唐国古都平阳,即今山西临汾。在临汾周围的 城乡遍布着与尧相关的名胜古迹。临汾城南有伊村,为帝尧故 里,城西的姑射仙洞,有被传为尧与鹿仙女成婚的"华夏第一洞 房"和尧教丹朱下围棋的棋盘石,城南有金殿,是乎阳最初所在, 史称尧墟,城东有尧陵,为三皇五帝中最巍峨的陵墓。在临汾市 南郊 3 公里处,有一座历史悠久,建筑辉煌壮观的古建筑群,那 就是後人建筑的纪念帝尧之庙--尧庙。现已成为华夏儿女祭拜祖 先的圣地。临汾是帝尧的古都,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 生发了中华民族传统化之主源,被史学界称为"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