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秘籍小说网>玄幻魔法>一公司21人同时被骗> 第44章 路歧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路歧人

鸾凤楼位于十字街北,无论江湖豪客还是缙绅大贾,皆愿在此落脚。

只因地广院多,楼内白眉荟萃,歌儿色艺双全。既有妓筵,又有妙音佐酒,更可携美至百戏棚听一段元曲,甚者上台喊几嗓子,哪怕摇槌唱一曲“莲花落”,并且腔调走板,亦能博一个满堂彩。故而坐贾流连,墨客烟聚,全然乐此不疲。

对面则是官家开设的教坊,配隶之室妾,赃官之仕女都配在此,学艺卖身赎罪。左近酒楼茶肆林立,三瓦两舍几乎囊括这两条街上。

阿鹿望着鸾凤楼紧闭的大门,在道旁站立了片刻,忽见君桐出现在院墙的转角处,立时喊道:“阿艺!”

君桐掉头走到阿鹿身旁,笑道:“鹿兄弟也不慢呢。”

阿鹿道:“我刚来不久。”

君桐道:“白天青楼只开角门,临近傍晚才会敞开大门,非常热闹。”扫一眼门两侧的马桩:“听鸨公说才来一个歌伎,弹得一手好琴,艺名叫朱颜秀。小生本想探听一下口风,但那鸨母支支吾吾,死活不收银两!”

阿鹿以心问心:“皮四说‘卖艺不卖身’。五娘的徒弟就算是女子,怎会住这种地方?怕是凑巧了。”

君桐道:“我师父夜探北里妓院,用绳镖试过那姑娘,的确不会武功。此前她曾去行会投到,真实姓名叫池春柳,现已存记在梨园行会的号薄上。”

阿鹿道:“他要离开就好了!”

君桐叹道:“鸨公鸨母的来历相当可疑,师父对他们似乎有所忌惮!这么多年用尽了法子,始终查不出二人的底细。倘若没有鼓门道,或暗地里攀附权贵,他们如何在皇城立足?如今朱颜秀依仗鸨母给她撑腰,是以未去投到!而师父病愈之后,心情一直大好,对此事也就不太在意了。”

阿鹿道:“朱颜秀不像我要找的人。可她刚来大都,又会弹琴,看一眼也好。”

君桐道:“等暮色降临,咱们从后面进去,必要时多送一些宝钞,探探鸨母的口风。”话头一转:“离此不远有个路岐之家,寇保已经安排好了,委屈鹿兄弟姑且下宿几日罢。”

阿鹿道:“听你的。”二人举步。约莫小半个时辰,已望见了“路岐之家”。

寇保正与掌柜在门旁叙话,一眼看见二人行来,忙打招呼:“师兄、鹿大哥,头房都准备好了,我带你们进去。”

君桐近前道:“吴掌柜,小侄又来打扰了!”

那掌柜四十二三岁的年纪,手拄黎杖,笑面相迎:“侯贤侄客气,好久不见,气色是越来越好。二位里面请!”梭一眼阿鹿,暗道:“寇保东扯西拉,我自不会多嘴,但这汉子不是路岐人。遮莫是会口中的‘恩人’吗?”

寇保道:“鹿大哥,到里边说。”拉着阿鹿走向头房。

君桐揖礼道:“老督管,小侄巧遇笃友,前来暂住几日,若有失礼之处,还请您老多多包涵!”

吴掌柜急忙答礼:“稳便,请稳便!”眼望君桐三人的背影,心道:“我可是尽力了……”

这掌柜名叫吴士邦,本是一名草台班主,包括妻子儿女计有二十几人,四方卖艺为生。走解、魔术、晃板、鞭技、踏索等均为拿手好戏:亮相从无冷场,打采所得颇丰。

后来辗转来到大都,见三街两市,花衢柳陌皆有百戏人打场子,一经商议,俱愿留京做场。吴士邦谒见会君哲之后,即率班投拜在梨园行,与梨园子弟相处得融融泄泄。

原班人马个个谦逊有礼,晨兴夜寐,自珍零珠片玉,是故人缘好的不得了。吴家班不再四处奔波,且有梨园行会撑腰,尽管安身献技,俱怀感恩戴德之心,愈加苦练看家本领。只为观客破钞,无人喊冤。

犹是吴家班口碑甚佳,压根不用贴堂报:看客迎头好,盛名空前绝;惊则鸦雀无声,觉则彩声雷动。由此及彼,一时被艺人们视为贤范,竟相效法,高风日增一日。正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然而月满则亏,今古一揆。不到半年的工夫,就刮起一阵阴风,风传吴家班中饱私囊,见利忘义,以财物笼络人心,似有另起炉灶之意。

君哲闻听忖度:“吴家班素来循规蹈矩,必是老班主勤慎肃恭,致使附膻之流不能分一杯羹,患了红眼病啊!但账房核对历历可考,一览了然。呵呵,事有必至,便理有固然哪。”故一笑置之。

然而行会其他督管则纷纷进言,百般作梗,使君哲左右为难。

吴士邦二次辞谒君哲之后,吴家班年轻的女子都被分到了髦儿班,男子则去演皮影戏。他自身却抱才而困,逐渐沦为跟包,偶尔外串一次……

直至邓尹、彰森接手梨园行,因赏识吴士邦,委其督管一职,允他重振吴家班。

二人迨至稳住了残局,大小事情均已尘埃落定,这才取出全部贼赃,恭请吴士邦到路歧之家,坐镇雅俗,与之兄弟相称。一者方便招罗路歧人;二者从中打探各地分会的消息;三者以示伯乐相马,任人谏言。

吴家班除却老班主外,余人不明就里,是故仍对君哲心怀怨言,道他:“耳软无主见,人云亦云。”“适演傀儡戏。”“群犬吠,依阿两可。”“活该他没有儿女……”

吴家班不过在自家怪嗔一番,但梨园的督管大多和君哲撕破了脸皮,几个相与不错的行老也作壁上观。全因暗地得了邓、彰二人的好处,从而公开造谣生事,编派君哲的过错,乃至纤介之失亦成大过。

诚所谓众口悠悠,自能铄金。

君哲权衡得失之下,主动请辞,走出行会只说出两句话:“贫贱亲朋远,富贵子孙贤。”至此退隐故乡教去了。

吴士邦送别君哲,将吴家班托付于其妻楚氏,便在路岐之家做起了大掌柜。凡有路歧人投宿,不仅不收分,还管吃管喝,礼敬有加。因此一传十,十传百,驰誉八方。

如此一来,众多外乡路歧人可是有了去处,敢来的不敢来的,全都来了。

当时的元朝,举凡在京师住宿,尚须验查腰牌或符印,记名在店薄上,如果客旅身份不明,那就难以入住。所以外地艺人即使没有腰牌,来到京师却有安身之所,更不用为盘缠愁。而且走时,客馆还以梨园行会之名,送给每人两贯钱。但有一样,入住的路岐人必须讲一件新鲜事,说一下自己见过最奇怪的人,再也无他。

这些艺人走江湖,跑码头,四海为家,耳闻目睹的奇人异事不仅多而且怪,讲起来就没完没了。因为那是一种回家的感觉,反把一干伙计们听得呆呆愣愣,时常睡不好觉,隔日即禀报吴掌柜得知。

吴士邦择要写在纸上,为此也练就了一手好字,然后把纸条交给寇保,传给两位会。

邓尹、彰森得知进京的艺人应接不遑,又在四城买下了几家客栈,重新扩建一番,办妥官照,全部交给吴士邦端管。

吴士邦深知流浪艺人的辛酸,琢磨会使钱巨万,不外乎探听一些奇人怪事,对路歧人可是大有益处。是故并不推辞,只用原班人马持事。

而老班底骨肉相亲,兰友瓜戚相连,自然惟他马是瞻,也正应了那句俗语:“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于是刻意经营。

尽管如此,来京的外乡艺人均难以为颜,心知无论走到哪,饮食毕竟是要花银子的。故尔结伴赶趁,表演跳丸、扑旗、缘竿、钻圈、杂砌等百戏,不仅吃喝靠己,且小有赢余,渐而迹附于行会者多矣。

吴士邦得知诸人赶趁表演,心生一念:“梨园行下大小旅馆客栈几十家,并常有大老板邀请艺人进伎,干脆让歌伶、幻人、流妓、乐工、说先生等人前往。这样既不会抢自家的生意,他们也能得些赏钱,我又和各大行舍加深了交往,何乐而不为?”如此按所想而行,渐与其它馆舍私交甚密。

君桐便是拜请吴士邦出马,从店薄上着手,查出过旅的姓名。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